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油田

融入地方进入行业植入产业

油田打开经营业务发展“天窗”

2018-04-12 作者: 徐永国 魏东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徐永国 魏 东
   本报通讯员 李洪宁 刘盛捷

  3月16日,胜利油田胜利宾馆。宋慧芳与胜利油田的专业人员进行技术交流,寻找合作的可能性。
  作为西安交通大学产学研管理办公室主任,宋慧芳这次专程来参加胜利油田创新创业合作交流会。
  此次合作交流会吸引了全国38所高校或研究机构参加。会议主办方、胜利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经营管理处处长倪承波告诉记者,这是胜利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经营业务试点改革的一次尝试,它传递出了今后经营性业务要融入地方、进入行业、植入产业的强烈信号。
来之不易的首次盈利
  一直亏损的供水公司,2017年盈利6000万元,这让供水公司副经理尹刚着实有面子。
  其实,实现盈利的不仅仅是供水业务,在胜利油田2017年的成绩单上,有一个表述颇为引入瞩目:管理局有限公司经营性业务首次实现盈利。
  胜利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经营业务,主要涵盖电、暖、水、商品贸易和绿色农业、物业服务、运输、检测检验、新能源开发等。
  在上述经营业务中,供水公司一直是第二亏损大户。尹刚分析,供水公司长期亏损有三大原因,水价不到位、包袱重、水利设施分散。
  作为集团公司最大的水务企业,胜利供水公司集引蓄、净化、供销于一体,供水设施分布在东营、滨州、潍坊等3个市7个县区,但亏损的帽子,一直压得尹刚抬不起头来。公共事业分摊、非在职群体管理等历史包袱,背在身上,让人透不过气来。
  2017年实现盈利,在尹刚看来,一靠政策,二还是政策。首先是东营市上调水价,增收6000万元;其次,胜利油田实行的绩效考核新政,空前激发了公司上下全员创效的积极性,全年从市场“刨食”3000万元。
  胜利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财务资产部主任王洪华认为,供水公司的第二条扭亏路径——绩效考核新政激发的全员创效热情,其实也是其他经营性业务扭亏的共同路径。
  胜利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以打造发供电、水务、物业服务、供暖、危化品运输、胜大超市及农业、地热余热新能源等十大创效品牌为切入点,让一切经营活动创造价值,经济运行质量逐步好转,水、电、运输、胜大等业务经营性考核实现了全面盈利。
  增收9000万元,账面上也有了6000万元盈利,尹刚在外人面前终于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们是盈利单位”了,但他心里明白,他们是水务业务盈利了,公司并没有盈利,背上的“包袱”只是被卸掉了,但并没有消失,它们依然存在。
  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原油价格持续低迷的背景下,这一成绩可谓“逆势而上”,来之不易。
  2017年,胜利石油管理局改制为胜利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倪承波认为改制后的盈利,意义重大,是回归公司的本质。经营业务都是在主业膨胀的时候发展起来的,在主业萎缩的情况下实现盈利,是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转变了,找到了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增强了发展信心。
一份政协提案
  在今年的东营市政协八届二次会议上,来自胜利油田的政协委员丁东龙的一份提案,引起了与会油田委员的共鸣。
  这份提案建议把油田经营业务纳入区域经济发展和运行。倪承波对此深有同感,在他看来,管理局有限公司的经营业务必须立足于油区、立足于当地,加强与地方政府、区域企业的对接协作和信息互通,实现借力发展、协同发展。
  胜利油田供水公司已经尝到了融入对方甜头,目前胜利供水地方份额占比已超过70%。
  东营化工企业的炼油能力高达7000万吨,占据了全国49%的市场份额,也给胜利供水公司做大水务市场创造了良好的生长土壤。
  东营港经济开发区,东营经济增长最有活力的地方,也是全国著名的化工园区。胜利供水公司积极协调,主动出击,与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签订了30年的专供协议,日供水量目前达到了7万立方米。
  抓住这一市场的还有胜利运输分公司。2017年,依托地炼市场既有合作优势,他们抓住地炼企业扩张产能机遇,积极融入社会,接轨市场,深化了和地炼企业的战略合作,市场范围覆盖到周边11家大型炼厂,业务领域也由原油拉运延伸到成品油配送环节,全年揽金4400万元。
  丁东龙在经济界的分组讨论中说,长期以来,油田经营业务重点在于保障油气生产、服务油区民生,客观上成为了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经营业务已经成为管理局有限公司的支撑性业务,但仍缺乏主动融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进入行业发展的意识,缺少服务区域经济的理念。
  胜利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去年刚刚组建了经营管理处,专门负责业务管理和市场运营工作。目前这个部门正着力打造“融入地方、协同发展”的平台,通过劳务输出、业务承揽、技术服务、合作发展等形式,纳入经济发展的规划和运行,借力发展,打造油田经营业务提质增效升级版。
  几个月的市场调研,倪承波惊喜地发现,“市场无限大,就和大海一样,只要你会游泳、会划船。”
  据统计,胜利油田所在山东省东营市,全国500强企业有13家,经济总量超过胜利油田的有5家。
  倪承波口中“和大海一样大”的市场,还包括政府采购和国家实施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带来的无限机遇。
告别固步自封
  在3月16日的胜利油田创新创业合作交流会上,包括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及科研机构,都带来了自己的“绝活”,其中有不少与管理局有限公司的经营业务有关。
  会议主办方期望通过这样的平台,为管理局有限公司的经营业务打开了解外面世界的“天窗”,走出固步自封的思维。
  胜利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的经营性业务,多是涉及国计民生的基础性行业,发展空间巨大,“现代企业,尤其是实体经济,可以不发电,但锅炉必须有。任何企业需要水,任何区域经济都有高效生态农业,高效生态养殖业。”倪承波对经营性业务的未来,信心满满。
  经过50多年的发展,胜利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经营业务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和水一样,胜利油田电力因油而生、伴油而兴、为油服务,历经50多年发展积累,已成为发供用的统一整体,去年还实施了专业化重组,实现了高低压一体化区域管理。
  与水一直亏损不同,在管理局有限公司板块中,电的业务其实一直处于盈利状态。
  但固步自封的说法绝非危言耸听。尹刚给记者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胜利供水公司90万立方米的日供水能力、运营7座水厂,号称集团公司最大的水务公司,而在我国南方地区,一座水厂的日供水能力就达200万立方米。
  不仅仅是水务方面有差距。与行业龙头、国内先进水平相比,胜利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经营业务差距惊人,同时面临发展的政策瓶颈。
  综合考虑电力行业专业性强、政策要求高、管理高度集中等因素,“加强行业间战略合作,获取平等发展机遇,是突破油田电力发展瓶颈的最好切入点。”倪承波说。
  胜利电厂三期就是“加强行业间战略合作,获取平等发展机遇”的一次尝试。胜利油田与国电成立合资公司,按行业发电管理制度和流程进行管理,提高效率、提升效益,按照大用户直购政策,尽可能争取省内石化用户和东营市优质用户,2018年争取大用户直购电量15亿千瓦时。
  培育新业态新产业,是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新路径。倪承波表示,胜利油田将打造驱动传统产业和新生业态的“双引擎”,加快推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闯出一条传统能源企业开拓发展、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新路子。
  据悉,他们计划建设分布式能源特色示范区,发展太阳能、风能发电及其装备制造、建设运维服务等产业;探索绿色能源+农业、养殖、休闲、健康、旅游、养老、体育等产业模式,打造绿色金融支持传统能源企业转型模式,所有投资由能源投资委员会协调央行及投资基金投入,胜利油田以土地资源及配套设施入股参与并运营,安置油田转移人员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