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观点

像钟扬那样做一颗“种子”

2018-03-29 作者: 张涛 来源: 大众日报
  □张涛

  在海拔6000多米的珠穆朗玛峰北坡,他攀登到植物学家采样的最高高度;16年间行程超过50万公里,他带领团队收集4000万颗种子,盘点了世界屋脊的生物“家底”。2017年9月25日,著名植物学家、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钟扬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出差途中不幸遭遇车祸,53岁的生命戛然而止。(3月26日《新华每日电讯》)
  “一种基因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一颗种子可以改变一个民族的未来。”为了心中那个“种子梦”,钟扬带领学生们走遍了青藏高原的山山水水。从绝迹70多年的高山雪莲到消失60余载的拟南芥,累计收集上千种植物的4000多万颗种子,为祖国守护植物基因宝库。为了心中那个“种子梦”,钟扬不顾医生的劝阻三次援藏,指导西藏大学申请到历史上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第一个生态学博士点,将西藏大学的生态学科带入了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行列。在这个逐梦的过程中,钟扬已经把自己化身成一颗种子,扎根在祖国的广袤大地,开出绚丽的生命之花。钟扬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我们应当将这种“种子精神”传承下去。
  像钟扬那样,做一颗坚韧不拔,矢志不渝的“种子”。为了盘点青藏高原的植物“家底”,钟扬上到藏北高原,下到藏南谷地,与高原反应斗争,啃酸涩的光核桃取种,再吃苦受难也要为人类建一艘种子的“诺亚方舟”。即使出现心脏肥大、血管脆弱等种种症状,医生下了禁令,他还是再次走上高原路,“我就是戒不了西藏啊!”
  像钟扬那样,做一颗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的“种子”。很多人不能理解,钟扬为什么放弃33岁副局级的“大好前程”,到复旦大学当一名普通老师?坐拥300余项学术成果,本可以坐在办公室搞点科研,写写论文的他,为何非要撑着多病的身子去高原采集种子?只有他知道,“生命就这么长,要把最宝贵的时光献给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像钟扬那样,做一颗甘当人梯,造福人民的“种子”。到西藏后,钟扬为自己立下了“不拿到藏大的植物学博士点决不离开”的誓言,16年来帮助西藏大学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第一”。他自己穿着29元买来的牛仔裤,却自掏腰包几十万元扶持西藏大学师生。“任何生命都有其结束的一天,但我的学生会将科学探索之路延续。”
  毛泽东同志说过:“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钟扬就如一颗饱含着爱的种子,把对土地、对人民的爱,深深地播撒在雪域高原,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与钟扬留下的4000多万颗种子相比,他身上这种“种子精神”更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每一名党员认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