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县域

让更多惠民政策叩开农家门

2018-03-20 作者: 张环泽 来源: 大众日报
  □本报记者 张环泽
  本报通讯员 张大东

  “几个月前,我在江苏无锡贩卖青菜,如今我承包的大棚茄子采摘上市还不到半个月,就赚了三万多块钱。”2月19日,大年初四,枣庄市峄城区古邵镇庙西村30岁的王昌富,谈起自己的冬暖大棚喜不自禁。
  2017年10月底的时候,王昌富正在无锡打工,老家种植了一个大棚,去年初就打算承包,但考虑到土地承包期限有了顾虑。这块地是村民刘超和贾继华的,当时与合作社签的合同期限是12年,马上就到期。“十九大报告后,新的土地承包政策让我吃下了定心丸。”王昌富高兴地说,当月底,他果断回来承包了一个大棚,种上了冬暖长茄,短短几个月时间已尝到了甜头。
  与王昌富一样,村里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张玉华也是靠种植大棚蔬菜走上致富路的。“我以前种植的是弓棚,一亩地收入1万元左右,现在种冬暖大棚不低于6万元,这都得益于中央的惠农政策。”张玉华深有感触地说。
  “近年来关于合作社的政策,让我看到了机遇,入社社员从最初的7户目前已达到了38户。合作社具有抱团打市场的优势,社员的收益也是一年一个台阶,每年都可换一辆小汽车。”张玉华自豪地说。
  抢抓政策促发展一次次在张玉华身上得到印证。201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紧接着他投资建设了智能大棚,在任何有网络的地方都能实现大棚的远程管理,通过手机程序能实时看到大棚的温度、湿度和光照等。
  张玉华说:“老百姓对于蔬菜的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去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食品安全必须管得严而又实’,当年秋天我就给大棚上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系统’,随时接受农业部门对蔬菜安全性的监管。”记者注意到,当地农业部门可随时打开软件,远程监管大棚的打药、施肥等情况,蔬菜从种植到走上百姓的餐桌,实现了全程可追溯。
  “陈老师,请看看我的西红柿得的什么病?用什么办法防治最好?”张玉华把生病的西红柿拍照后上传到了系统。“髓部坏死,选用氯霉素或青霉素4000倍液,天达诺沙600倍液……”山东省农科院的蔬菜专家陈祥伟随即给出了答复,没几天,生病的西红柿就“治愈”了。张玉华手机上安装了蔬菜专家远程诊疗软件,可随时享受到省里专家的服务。“与省城专家的网络互动也是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这有助于提升小农户抗风险的能力,种菜也就没有了后顾之忧。”张玉华连连称赞。“我另外还加了几个蔬菜种植微信群,遇到难题还可随时从老种植户那里得到帮助。”王昌富接过话茬说。“现代化农业需要现代化的思维。”种植户朱秉环插话道。附近种植户纷纷围拢过来,大棚里不时传来爽朗的笑声。
  “中央关于三农的政策为农民送来的是春风、是雨露,用心捕捉就会收获满园春色。2018年是党的十九大召开后的第一年,将会有更多的新政出台,我们将通过多种形式深入做好宣讲,让更多的惠民政策叩开农家的大门。”峄城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邵利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