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丰收

做有趣的人

2017-12-29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心灵小品
  □ 辛 然
  很多人一结婚就会变得无趣。而且还要饭局讲段子、社交网络转段子,让自己看上去有趣。这两样恶习我都有,所以每次看到书橱里的王小波,总觉得很不好意思,因为他才是真正有趣的人。
  现在回看自我,大学毕业那会儿,待人接物都很青涩愚钝,情商很低内心狂傲,却还算个理解“有趣”的人。要不怎么会喜欢王小波呢。这种有趣是个十分个体的事,不知道哪来的自信,对外界敏锐的感知,容易不屑但对别人对自己的不屑毫不知情,对小恶意的释放大于担心……最重要的是,内心充满智慧的嘲弄。
  我对有趣的解释可能和你的概念不一样。有趣并不在善意的范畴里,甚至它连善意都可以嘲弄。而它跟苛刻的区别就是,有时你需要牺牲自己、无惧暴露自己缺点地去实现这种“攻击”。所以表面上,有趣的人会做一些对自己毫无用处、甚至招惹是非的事。自己一旦倒霉,也是自己第一个站出来笑话自己,趣味是不分主体个体的。
  “有趣”可能不是什么优点,但就是让人有些着迷。看王小波是这样,看钱钟书、林语堂也是这样。提起他们,大家会想到幽默,但他们其实是“有趣”,会把一些严肃的主流的事物,嘲弄得灰头土脸。因为人对世界的感知更像是自我在客观世界的投影,总有些虚假和扭曲,甚至大部分都如此。这些认知偏差就构成了笑点,令人愉悦。这就是“有趣”的含金量所在,一个人要逻辑清晰、知识量大,才能担得起“笑话人”这个重任,不然你跟庸俗、势利有什么区别?
  王小波在《黑铁时代》里,编造了“数盲症”这个病,就是对数字没概念、数学很差,就等于逻辑很差,于是得病的人就被描述的几乎生活不能自理。又或者在小说中安排了一个理科小青年,混在一群负责研究修机器的文艺家们中,以每天看后者讨论他们根本不擅长的理科为乐趣……“有趣”是一种不赚钱的天赋,除非会写书,还能卖出去。王小波那时出书就卖不过盗版的,眼睁睁看自己火起来但无法发家致富。至于被称为天赋,是因为很少有人能把博学多识用于“笑话人”这一事业,多幼稚和浪费啊,除非你就是忍不住。没这种天赋就别乱笑话人,那就是讨人厌了。
  虽然理解并一度向往,但我最终没成为“有趣”的人。甚至还有些无趣,主要表现就是看什么道理都是对的,还使劲想去做到。因为太想做一个正确的人,太想有完美的三观,所以谁也没有要求我什么,我就主动在人生教科书上划下了考试重点。比如学点以后可能会用到的技能、学点怎样控制大脑,增加脑皮层灰质厚度、学习如何努力才能财富自由……总之别落后,别闲着,那都是罪过。
  前几天看到了一些“心灵毒鸡汤”,比如“你必须非常努力,才能知道自己有多无能为力”“生活会让你苦一阵子,等你适应了,再让你苦一辈子”……这些让人又想笑又不爽的句子,就像那些普通却被强行赋予各种意义的日子。老舍说过,人是不可以努力太过火的。每天使劲让自己看上去有趣,就会在一个夜深人静的时候,感觉深深的无聊。内心许久没有温柔和有趣了。没有天赋的话,有些事无论如何去重复地做,也总是做不够。所以我会在重复的一天天里喝下各种励志的鸡汤,去猜测我差点就“有趣”的日子。可以预见的是,我一定会越来越正确地做人,深度得体,同时会没完没了地回忆另一种人生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