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村大集“讲”到微信微博

青岛西海岸新区创新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全覆盖

2017-12-27 作者: 张忠德 宋弢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张忠德 宋 弢
   本报通讯员 张 涛

  党的十九大闭幕后,为迅速深入推动十九大精神在辖区内“落地生根”,青岛西海岸新区着眼实现党的十九大精神“全覆盖”的宣讲目标,贴合不同群体思想动态和需求特点,实施“分众化”宣讲,全面准确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把各项学习宣传贯彻工作不断引向深入。截至目前,该区共进行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活动3200余场次,受众达110万余人次。 
分众化宣讲“上网入地”
  12月19日,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宝山镇文化站的排练大厅里,茂腔戏《蓝莓奇缘》正在排练,镇文艺宣讲团的几名成员时不时停下来对对词,修改曲子。
  宝山镇文化站站长刘瑞华说:“我们这个宣讲团现在有20多人,都是周围村的村民,之前每年都会有100多场演出,观众达到2万多人次。”作为宝山镇文艺宣讲团,结合党的十九大精神,他们创作了《蓝莓奇缘》《选谁呢》《退低保》等文艺节目,有小品、茂腔、快板等,将十九大精神和身边的生活相结合,除了去各个社区、村演出之外,更是把节目演到农村大集上。
  与宝山镇文艺宣讲团接地气不同,青岛西海岸新区团委则积极依托互联网扩大十九大精神的覆盖面,借助新媒体平台随时随地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
  由青岛西海岸新区团委主办的微信公众号“团聚西海岸”,通过召集在网络上有影响力的新兴领域青年,定期发布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音频宣讲,目前已经发布了12期;此外,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对十九大报告进行解读,这些内容的点击量和阅读量不断攀升。“针对新区青年人这一人群,我们的宣讲不只是单纯枯燥的照本宣科,而是结合青年人对于互联网热衷的有利条件,不断创新宣讲手段。”青岛西海岸新区团委副书记于海鹏介绍。
构建多层次宣讲网络
  分众化宣讲的意义不只是针对不同的人群采用不同的宣讲形式,还在于宣讲内容和网络的多层次构建上。
  青岛西海岸新区组织相关领域党员干部和党校教师编写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的建设和军民融合7个重点宣讲专题讲稿,确保每个专题实现两个“1+1”:结构上“十九大精神通讲+重点专题讲解”;内容上“全国情况+新区实际”。
  在宣讲网络上,精心组织四类宣讲队伍。一是组建66人规模的工委区委宣讲团。由部门主要领导、党校骨干教师、驻区高校专家组成,负责对各大功能区、镇街、行业部门、大型企业、驻区部队和部分村居集中宣讲,每人2场-3场。
  二是组建418人规模的镇街、行业系统和人民团体宣讲团。26处镇街和17个较大行业主管部门和工青妇等人民团体均组建宣讲团。
  三是组建100人规模的百姓宣讲团。由道德模范、行业标兵、创业能手、乡贤人物等组成,以讲身边人、说身边事、话身边理的方式,到村居、企业等开展宣讲。
  四是组建1500人规模的文艺宣讲团。由文艺工作者、群众文艺骨干组成,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等为题材,创作一批民谣、小品、诗歌、快板等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文艺作品,在全区巡演巡讲。
  “这四类宣讲队伍几乎涵盖了各个阶层,基本可以保证十九大精神宣讲在队伍建设方面的全覆盖。”青岛西海岸新区党工委宣传部负责人介绍。
创新手段,“精神”落地
  事实上,青岛西海岸新区对于十九大精神的传播也不仅仅停留在“会场上宣讲”这个层面上,以赛代讲、以文艺演出代讲等手段上的创新也层出不穷。
  “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什么为最高标准?选项为……下面开始抢答!”主持人说完,由小区居民和大学生混编组成的六个小队纷纷按下抢答器……12月19日,在青岛西海岸新区长江路街道峨眉山路社区,正在举行“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党的十九大报告知识竞赛。
  “这是我们进行的第四场竞赛,参赛的成员主要是社区居民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学生。”峨眉山路社区党委负责人薛新伟介绍,前三次竞赛对象分别面向社区内党员干部、大学生志愿者、中小学生。
  峨眉山路整个社区居民4万余人,仅仅依靠社区党委的宣讲力量远远不够。“我们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蒲公英党员先锋队以及驻地企业的党组织进行了合作,此次知识竞赛就是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蒲公英党员先锋队组织的。”薛新伟说。
  蒲公英党员先锋队队员邢钰敏介绍,他们还利用课余时间,拉着音响,到小区广场宣讲,每次都会吸引很多居民驻足聆听。“我们都是拖着音响步行,光在社区内走的就达数十公里的路了。”邢钰敏说。 
  像这样的方式还有很多,黄岛区法院通过开展“十九大应知应会小知识测验、“我感触最深的十九大报告中的一句话”等活动,在全系统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文化系统组织全区广大文艺工作者以“喜迎十九大 颂歌新时代”为主题,创作十九大文艺作品53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