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丰收

送餐父子

2017-12-08 作者: 伊尹 来源: 大众日报
  小说世情
  □伊尹

  在网上点了一份外卖,二十多分钟之后,送餐员给我打电话,说他已经到了楼下,接着又和我商量,能不能现在开门,他的儿子已经上楼送餐了。我很纳闷,他送餐,为什么还带着他的儿子,难道他的儿子就不会敲门,需要他打这个电话吗?
  我打开了门,门外站着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年轻人,正在不确定地张望着两边的门牌号,见我开门,他羞涩地将手中的包装袋递给了我,当我向他说谢谢时,他飞快地瞄了我一眼,然后扭头迅速向楼下跑去,这时我看出来,他是一个自理能力有些薄弱的年轻人。
  送餐的父亲长的是什么样子,我没能看见,在电话里听来,他应该是一位五十岁左右的中年人,说话很有礼貌,既怀有让客户善待他儿子的希望,也有一种父亲的骄傲在其中,我突然明白过来,送餐员虽是父亲,但他将儿子带在身边,将工作分配给儿子一部分,因为儿子不擅长沟通与交流,因此每次儿子送餐到客户手中之前,父亲都会礼貌的给客户打一个电话,请客户打开门,他儿子已经到达门外,可以收餐了!
  能够想到,父亲骑着电动车载着儿子穿梭在大街小巷时的辛苦,也能想到,每送完一单,儿子走向父亲时,父亲那赞许与鼓励的眼神。经常点外卖,这对送餐父子温暖的合作给我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
  对于智力比常人差一些的人士,最大的帮助不是同情与救济,而是让他们能够学会独立的生活,具备一些基本的处理能力,能够胜任简单的工作以此获得报酬养活自己。送餐的父亲,显然正在积极努力培养儿子往这方面成型,相信有一天,即使没有父亲的帮助,儿子也能独立完成这类简单的工作。
  我有一位熟人,他的儿子和这送餐父亲的儿子情况差不多,熟人将儿子养在家里,照顾有加,很少出门,不曾像这送餐父亲,关注的同时培养自理能力。
  一加一残障人公益集团合伙人蔡聪同时也是一位视障人士,他认为社会主流观念对生命有着各种各样的区分,而残障是最底层的区分,他希望社会能以一种支持和拥抱的方式去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也希望更多的残障人士和家庭意识到,“残障,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去生活。而残障本身只是一个人的特点或条件,像人有高矮胖瘦一样,他希望有一天,人们能够改变对残障的刻板印象,不再对一个残障的孩子说“你完了”。
  摒弃无用的同情与叹息,认真给予带领与鼓励,这才是最好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