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读书

拨开迷雾识孔子

2017-12-01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夏学杰
  孔子是被神圣化的,这是众所周知的。可是,他到底是如何一步步被神圣化的呢?知道的恐怕就不太多了。夏传才在《论语讲座》一书中对此作了传神描述:
  起先,孔子是被丑化、被贬低的。夏传才指出,孔子诛杀他的反对派代表人物少正卯、孔子与盗跖对话、孔子向老聃问礼(拜老子为师)等,都是杜撰的,杜撰者为的是贬损孔子的形象,抬高自己学派的地位。
  不过,当历史的车轮驶入汉朝时,儒学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孔子渐被神圣化。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共同信仰和遵循的指导理论。汉朝皇帝封孔子为“文宣公”。唐朝皇帝为了表示比汉朝皇帝还要尊孔,又将孔子升了一级,封为“文宣王”。元朝的蒙古皇帝为了笼络所统治的汉族臣民,再给孔子加官晋爵,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子孙世袭“衍圣公”。明朝皇帝已经无法再给孔子晋爵,为了显示比前代更尊孔子,下令全国各地建立孔庙,百官全民定期公开祭祀。清朝的皇帝尊孔子为“至圣先师”。清朝严禁满汉通婚,但把公主下嫁给曲阜孔府衍圣公,使孔子和满族皇帝结成亲家,孔子后裔也就成了皇亲国戚。
  不过,在夏传才看来,无论是贬低孔子、打倒孔家店,还是将孔子圣人化,所呈现的都非真实的孔子。他的《论语讲座》一书就是力图拨开层层迷雾,呈现真实的孔子,还原真实的孔子。
  夏传才系现代著名学者,《诗经》研究专家,著有《诗经研究史概要》《诗经语言艺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名篇今译》《诗词人门:格律、作法、鉴赏》等。
  《论语讲座》回到原著本身,从文本诠释入手,对孔子的思想作出系统归纳。
  夏传才主张客观地看待《论语》,既不盲目崇拜,又不狂妄批判,以讹传讹。比如,对半部《论语》治天下这个传说,夏传才就十分不屑,“说赵普遇有朝政上的疑难问题便翻《论语》找到答案,《论语》岂不成了包医百病的‘古今验方大全’?世上哪有万古不变、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永恒真理!”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晏乐,损矣。”“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对此,夏传才并没有顺杆爬,见文生义,弄出一碗碗心灵鸡汤来。而是辩证地看待孔子遗留下来的古训,指出“孔子的三乐、三愆、三戒、三畏,是孔子对那个时代社会经验的概括,其具体内容有的已经不适合现实,经过重新解释,对我们仍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与艰涩的学院阐释和通俗的大众解读相比,本书朴实无华,深入浅出。而与心灵鸡汤式的读法相比,本书又是严谨、不欺心的,澄清了近人对《论语》的若干误解。
  夏传才说:“孔子是人,不是神。他有血有肉,有七情六欲,在日常生活和行事中,有他的喜怒哀乐……《论语》中记述了孔子的日常生活、待人接物和行事,我们把这些零星散乱的记录,可以合成一个活生生的孔子的形象。”
  《论语讲座》
  夏传才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