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丰收

把饭留给后人吃

2017-11-03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他山之石
  □ 董改正
  2016年,我去水村编村志,需要了解一些关于乡村赤脚医生的事情,村里让我去找一位查姓老人。查老家住在村后,我问了两次人,被问的人都停下手中的活计,细细指给我看,我不由赞叹此村民风淳厚,村民笑道:“你问的是查医生,谁都会仔细跟你说的。”
  我很快就找到查老家。是一幢两层的小楼,典型的上世纪八十年代风格。屋内陈设很简朴,几条长条凳,一张涂了清漆的八仙桌,还能看到木头的纹理。桌子上摆着三个菜碗,两个菜,一碗汤。一个苋菜,一个黄豆焖咸鸭子,汤是丝瓜汤。这些菜罩在一个绿色的纱罩中,纱罩破了个洞,洞是用红线补起来的。
  查老大概有一米七五的个子,微胖,面色黝红,腰微弓,行动缓缓,脸上始终带着笑意。我看这一切时,他都站在我的旁边,安静地微笑着。我们坐定后,我开始向他讨教,他都侧耳听着——这里的“侧耳”并非一个形容词,而是真正地侧耳倾听,他听得很仔细,很专注。他不打断我,没有听明白的,他都记在心里了,等我说完后,他再一条条地提出来。在回答我前,他会思考很久,回答时,他语速很慢,每个字都是一粒粒吐出来的,每一粒都饱满坚实,绝无模棱两可之词。他会看我记录的速度,适当地停下来等我。他是一个让人舒服的人,我从未遇到过这么舒服的采访对象。
  查老七十多岁了,育有两男两女,女儿外嫁,小儿子在外从政。我对他了解的就这么多。在起身答谢并告别时,我看到他的桌子上摆着一本关于诗词的书,就随意问他写不写诗词。他有点难为情,没有回答,慢慢地弯腰在书柜里找出一沓A4纸,看上面的打印格式,应该是诗词了。我略微翻阅一下,大多写村里风光、朋友间酬唱、伤春悲秋等,其中有一阙词,写的是他自己的行医经历。
  《江城子·行医抒怀》
  行医故里鬓须斑,历沧桑,志犹强。辨症思疗,救死又扶伤。喜看病人康复后,真切笑,慰心房。
  人云赤足又何妨,学医章,重临床。只有真情,夜诊不嫌忙。敢教乡亲多受益,无费用,采单方。
  下楼时,我说,查老,您这上楼台阶太陡了,要改一改,还有,您这房子式样也太老了,翻新一下,您住着也舒服一些。他认真地听着,过一会儿才笑着慢慢说道,谢谢你,不搞了,折腾自己,也折腾别人,还有,小董,你中午在我这里吃饭,老太婆已经去买菜了。
  我连忙推辞,这时村支书来了,笑着说,我来迟了,查老家的规矩,只要超过九点钟家里来人,婶子不用交代,就出去买菜了。你也别推辞了,我沾你的光——婶子的菜做得好啊!但是,查老,这饭钱,我个人掏,因为这是为我们村的事,要不,我们现在就走。
  查老急了,他抬手虚压,让我们坐下,说,再说再说。
  他的院子里种着几棵树和两畦菜,够他们老两口吃了。查老老伴买回来的是村民家养的猪肉,还有一把藕带。她杀了一只鸡,喊查老帮忙褪毛。查老不善言谈,我们说话的时候,他一直微笑聆听,听老伴叫他,借机出去了。支书就跟我说查老的事。他行医五十年,只留下了这个过时的小楼。
  不应该啊!
  是的。他开药是一片片开,不多给一片,有时候只给半片药,治好了就行。有的人感冒来开药,他看了看,说,你这差不多就扛过去了,不用吃药了。他这人怎么说呢?是把饭留给下一代吃。
  怎么讲?
  积德行善啊!他大儿子在村口开了超市,生意能维持生活,村里人买东西,都省下来在他家买。正月走亲戚,市里礼品多得是,还不用拎那么远,但是大家都愿意照顾他家生意。这是查老积的德。
  你劝劝他,这台阶太窄太陡。
  他不愿意啊。村里人红白喜事,他都去了,他这一盖房,几乎全村人都要来。他不愿意呢!
  唉,这查老!
  就让他把饭留给后人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