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读书

翻译的误解与再创造

2017-11-03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赵艳红
  三岛由纪夫在《天人五衰》中言:“若有半点误解,误解便产生幻想,幻想产生美。”
  《语际书写》是一本学术著作,此书论述的就是语言之间互相翻译的误解与再创造。
  作者刘禾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比较文学与社会研究所所长,东亚系终身人文讲席教授。刘禾曾获美国古根海姆奖,古根海姆奖每年为世界各地的杰出学者、艺术工作者等提供奖金以支持其继续发展探索。
  翻译从来都因其局限性,而显得很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在本书看来,当民主、个人主义、民族主义等词汇被传入中国之后,中国人对这些概念的认知和界定基本上是与西方之原意偏离的,大都是望文生义的阐释。当然,概念亦有无法避免的本土化过程,如个人主义在被翻译、引述、重复、争论,也就是在一次又一次地被合法化和非法化的过程中,取得其特定的历史意义。本书认为,当概念从一种语言进入另一种语言时,意义与其说发生了“转型”,不如说在后者的地域性环境中得到了再创造。
  刘禾说:我觉得,问题的复杂性倒不在于文化与文化之间、国与国之间到底有没有差异,或存在什么样的差异。我们的困难来自语言本身的困境,它使我们无法离开有关国民性的话语去探讨国民性的本质,或离开文化理论去谈文化的本质,或离开历史叙事去谈历史的真实。这些话题要么是禅宗式的不可言说,要么就必须进入一个既定的历史话语,此外别无选择。
  因此,话语实践、知识的来龙去脉,以及各种概念和范畴的运作,就不能不上升到理论研究的第一位。不然的话,知识将永远和我们捉迷藏。
  对于语言的相互误解及其无法互达,该如何解决呢?刘禾说:我希望跨语言实践的概念可以最终引申出一套语汇,协助我们思考词语、范畴和话语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的适应、翻译、介绍,以及本土化的过程,并协助我们解释包含在译体语言的权力结构之内的传导、控制、操纵及统驭模式。
  本书还运用了大量的语言文字材料,如《红楼梦》、刘三姐的传说,以及老舍、鲁迅、萧红的小说,为汉语和其他语言之间的跨语际“认识论”的研究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内容和解读线索。通过复原语言实践中各种历史关系赖以呈现的场所,分别考察了新词语、新概念的兴起、代谢和在本国语言中发展的过程。
  这的确不是一本很好读的书,作为思想史著作,它略显冗长枯燥,不过,此书所呈现的思考以及视角,又让人受益匪浅。
  《语际书写》(修订版)
  刘禾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