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裕禄精神扎根博山

2017-10-15 作者: 杨淑栋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杨淑栋
   本报通讯员 苏兵 陈颖 
  
  参天的槐树,磨得溜光的台阶。这个静静的小院,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诞生与成长的地方。
  1922年8月16日,焦裕禄出生在博山区北崮山村。村中至今依然保留着他的故居。
  时光荏苒,石阶磨薄了、树木长高了,四面八方的人们来到这里,缅怀这位人民的好干部。活着是为了更多人活得更好——焦裕禄精神穿越时空,感召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我1964年春节才见我叔。”76岁的赵新爱是焦裕禄故居的管理员,也是焦裕禄的侄媳妇。53年前的那次相逢,是唯一的一次,给她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赵新爱说,当时叔身穿灰色旧大衣,头戴棉帽,脚蹬老汉鞋。“穿得都不如村里的老百姓哩。”赵新爱记得叔脸色发黑,可在奶奶面前,从不显病态。直到病逝后,村里人才知道,他那时已经抱病在身,却一直忘我工作。
  如今,弘扬焦裕禄精神在博山区蔚然成风。先后涌现出多位国家级英模人物。“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孙建博,以病残之躯带领原山林场从一个要饭林场发展成为全国林业系统的一面旗帜和国有林场改革的典范;全国“孺子牛”奖获得者、“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吕绪兰从事基层民政工作23年,走访百姓6000余人次;“全国医院优秀院长”亓庆良,扎根基层、兴医为民,为一万余名农村患者解除痛苦;“全国三八红旗手”泉子村书记吴圣霞,带领全村百姓发展农家乐乡村旅游,在3年内让百姓年收入从不足千元增加到3万元……
  博山区先后四次建设提升了焦裕禄纪念馆,设立了焦裕禄精神讲堂,筹建了焦裕禄精神研究会和焦裕禄艺术团,拍摄了弘扬焦裕禄精神的电影、电视剧。今年年初,博山区委还出台了深入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的决定,组织开展了“蹲点调研大走访”,区镇村干部组成走访小组,像焦裕禄同志那样走遍所有村、走遍全区17.5万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