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书法课 随雨送家中

2017-10-15 作者: 马景阳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马景阳
   本报通讯员 潘 庆
  
  10月10日下午两点半,淅淅沥沥地下着雨。高青县黑里寨镇杨家村残疾人杨守海坐在轮椅上向窗外张望,心中有些忐忑——这天气,文化局的书法家能如约到来吗?
  此时一辆车正缓缓停在离杨守海家最近的路口,一行四五人抱着宣纸、字帖等,踩着泥泞推开了院门。这是高青县文化局的工作人员,按“微订单”送来了书法课。
  “微订单”是高青县打造“小微文化”的一部分。近年来,该县致力于破解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中的突出问题,从“小”处入手,从“微”处着眼,全力建设“小微文化”。“微书苑”引导全民阅读,“微剧团”经常下乡演出,“微课程”送培训到最基层,“微订单”满足个性化需求,“微循环”教出文化“轻骑兵”,“微节庆”打造基层文化品牌。
  杨守海自幼瘫痪在床,他酷爱书法,但苦于缺乏名师指点。前几天,杨守海通过“小微文化”服务联系卡,打电话给县文化局,表达了想学习书法的愿望。高青县文化局经过精心准备,一单为他量身定做的文化“微订单”生成。
  这次送书法课上门,不光带来了王羲之《兰亭序》碑帖等书籍和宣纸,还邀请了高青县书法院院长李辉上门教学。杨守海简陋的房间瞬间变成了书法课堂。现场习字点评、传授练字心得,教得仔细,学得认真。李辉表示,今后还会定期上门送课。杨守海按捺住激动的心情,第一次在宣纸上挥毫,工工整整地写下三个大字:“感谢党”。
  “小微文化”在高青构建起一张覆盖全县、延伸到基层的立体文化网络,使文化服务惠及到每一名群众。同时,也塑造了高青县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新格局,变“送文化”为“种文化”,从“粗放服务”到“精准对接”,把文化部门的“独角戏”转变为全社会的“大合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