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文化名城建设和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建设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

“泱泱齐风”焕发崭新活力

2017-10-15 作者: 马景阳 程芃芃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马景阳 程芃芃
   本报通讯员 仇慧清 崔立来
  
  淄博是齐国故都,在这片人文历史绵长、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地上,不仅有孔子闻韶处、殉马坑等历史遗迹,还有姜子牙、管仲、蒲松龄等历史文化名人,有世界史上赫赫有名的稷下学宫,陶瓷、琉璃也是盛极一时并在今天仍然大放异彩,更诞生了以法治、开放、包容、重工、崇商为特质的齐文化。
  淄博市委书记周连华说,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加强齐文化传承和保护,建设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淄博要充分挖掘、利用并放大积淀深厚的齐文化,借助国内外优质资源,加速“文化名城”建设,倾力打造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和国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城市,培育壮大文化旅游、创意会展、影视(动漫)传媒、印刷出版、工艺美术五大优势文化产业,力争到2021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5%以上。
“陶瓷文化”打造亮丽的城市名片
  今年年初,淄博市委宣传部举办了“国瓷进我家 媒体在行动”大型公益活动,旨在通过对民族品牌的推广,让“国瓷”走上万家餐桌。  
  淄博是中国陶瓷五大产区之一。近现代以来,日用陶瓷、艺术陶瓷、工业陶瓷、建筑陶瓷竞相发展,产品远销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
  华光陶瓷、硅元瓷器、泰山瓷业等一批国瓷企业,不断推升淄博陶瓷地域品牌的影响力,让“淄博陶瓷·当代国窑”蜚声海内外,成为淄博文化名城的闪亮名片。
  2004年,淄博市被国家命名为“中国陶瓷名城”。2009年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授予该市“淄博陶瓷·当代国窑”地域品牌,同年,该市陶瓷行业协会成功注册“淄博陶瓷”地理标志商标,这是山东省第一个工业产品地理标志商标。
“泱泱齐风”跨越时空焕发生机
  9月12日,第十四届齐文化节开幕式在临淄举行,以“泱泱齐风”为主题,围绕“祭姜、蹴鞠、寻古、探宝、招商、闻韶、惠民”七大主题板块,举办一系列特色鲜明、雅俗兼顾的活动项目。
  临淄曾作为“春秋五霸之首、战国七雄之一”的齐国都城长达800余年,是齐文化的发祥地,造就了姜太公、齐桓公、管仲、孙膑等一大批彪炳史册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留下了《管子》《孙子兵法》《齐民要术》等一批展现人类智慧的文明成果。距今2300多年前的稷下学宫,更是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百家争鸣、兼容并蓄的思想解放盛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淄博市委副书记、市长于海田表示,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按照“一个定位、三个着力”总体思路和建设现代化组群式大城市奋斗目标,以建设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为统领,深入挖掘阐发齐文化内涵,推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启动建设了齐都文化城、齐国故城考古遗址公园等一批重大项目,文化名城建设取得了新突破。
  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建设让临淄迎来了文旅发展黄金期。确定了“一带两翼四极十点”的发展格局,以淄河为纽带,围绕姜太公、管仲、蹴鞠、稷下学宫四极支撑,规划建设总投资达152.2亿元的天齐渊国家森林公园、少儿齐文化研学基地、齐古城等“十大文旅融合项目”,树起“齐”字招牌。
  2017年,为提升层次水平,与北京大学合办的“齐文化与稷下学高峰论坛”升格为“国际高峰论坛”。第二届世界足球文化高峰论坛将于2017年10月在英国曼彻斯特举办,由英国主办,苏格兰国家足球博物馆、齐文化研究院及中国(临淄)足球博物馆承办。《齐国通史》将由齐文化研究院组织协调,今年启动编纂工作,预计两年完成。
文旅融合激发新活力
  “全市文化名城建设工作要以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建设为龙头,以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为突破口,要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重点项目。”周连华信心满怀地介绍淄博文化名城建设的工作思路。
  淄博市综合运用财政、税收、土地、金融等多种手段,加大文化改革发展资金扶持力度,设立了5000万元的文化名城建设专项资金、4000万元的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专项资金和5000万元的文化旅游发展引导基金,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支持力度空前加强。
  依托优势文化资源,完善扶持政策,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进展顺利。2017年,淄博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重点项目57个,总投资476.69亿元,项目规模、投资额和带动力均为历年之最。齐鲁欢乐世界、齐文化博物馆、足球博物馆已于2016年开放营业。投资30亿元的齐长城文化旅游创意园、投资10亿元的鲁商示范园项目、投资20亿元的马踏湖生态旅游度假区等一批重大项目进展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