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丰收

 三看萧山

2017-09-29 作者: 范方斌 来源: 大众日报
  时尚辞典
    □ 兰传斌
  看,分好多种。有横看有竖看,有近看有远观,有仰视有俯瞰,有特立独行从门缝里看,也有抽丝剥茧放在显微镜下看。看,是记者的本能。
  我看萧山,是乘着船看,打着出租车看,坐着地铁看。
  船行萧山,是在烟波浩渺的湘湖,一艘画舫载着满船的好奇心,四处打量这片土地的神奇,仿佛水就是时光,舟就是隧道。8000年前,一位古人忐忑不安地推起独木舟,气喘吁吁地离开陆地,他摇摇晃晃,难掩激动,这是他第一次从坚实的大地走向柔软的水中央,于是世界上年代最早的独木舟诞生了,正是它把浙江文明史向前推进了1000年。2500年前,范蠡在湘湖之畔拒吴于越王城,吴越争霸起烽烟,卧薪尝胆,西施浣纱,范蠡泛舟西湖继而货殖于齐,曲曲慷慨悲歌犹在耳畔。
  乘船看萧山,看到水之柔媚,看到历史雄浑,看到勇于创新、不屈不挠的精神血脉穿越千年而魂不散、脉不断、根相连。
  打出租车,出萧山,上高架,就看到钱塘江滚滚东去。就在钱塘江畔狭长的土地上,南岸的钱江世纪城依江而立,隔江相望的是钱江新城,两城并立,各自攒着劲儿。不论是操着江南口音的本地师傅,还是一口河南普通话的师傅,都会在出租车上热心地介绍一片片的建筑,一年年的变化。“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萧山诗人贺知章有奇绝的想象力诉说当年的乡愁,今天恐怕也会遇到“近乡路难寻”的难题。
  从隔江相望到拥江发展,钱塘江两岸渐渐融为一家:萧山出租车习惯了到杭州拉活,杭州出租车经常往萧山送客,没有了制度藩篱,也就消除了地域上的心理芥蒂,融合让彼此找到了定位,找到了未来。
  地铁,对于许多都市人而言,是拥挤的早餐厅,是难得的回笼觉,是难以言说的城市梦,是不断晃动的青春。坐上不断延长的地铁2号线,车厢广告变幻着各色霓虹,诉说着G20峰会刚刚落幕的繁华,亚运会开始燃烧的热浪,一座座摩天大厦高耸入云,互联网金融迈开霹雳脚步。车厢里的乘客忙于上上下下,演绎着都市潮汐,匆匆脚步里踏着一个个或许微小的梦想,深沉而有力量。
  这就是地铁,一条关于梦想的时光隧道。一座现代的城市,能够给人生存的机会;一座伟大的城市,则能给人生活的趣味。关于城市的传奇,还在不断上演。
  三看萧山,独木舟里看到了历史,出租车里看到了现在,地铁里看到了未来。作为一个陌生的异乡客,再看萧山,希望是高空中,在飞机上,在那里看见钱江潮头,看到奔竞不息。
  (本版图片 范方斌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