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观点

叫停“家长签字”是教育责任回归

2017-09-22 作者: 张玉胜 来源: 大众日报
  □张玉胜

  这两天,朋友圈中都被这样一条消息给刷屏了:浙江省金东区实验小学让家长告别检查作业,不再让家长为孩子作业签字。近日,金东区实验小学发出一份公约《让家长告别检查作业——实验小学教师公约之作业篇》。里面提到说“我们希望学生拥有这样的认识:检查作业是我自己的事,不是妈妈的事……从今天起,我们想改变‘家庭作业’变成‘家长作业’的现状,取消规定家长为孩子家庭作业签字的要求……”(9月17日《钱江晚报》)
  如今,许多小学生的家庭作业都是在家长监督、辅导之下完成的,每日检查孩子家庭作业并为其签字,成了家长们不堪重负但却无可奈何的生活常态。作为一种备受诟病的教育怪像,“家庭作业”变成“家长作业”,不仅悖逆教育规律,凸显学校老师的教育“懒政”,也无端增加学生家长的生活负担,导致家庭教育的不当越位,更无益于孩子养成独立完成课业的良好学习习惯。叫停“家长签字”,既是一石三鸟的极大利好,更是教育责任和教育本义的必然回归。
  传道授业解惑,是学校教书育人的教育宗旨,也是老师义不容辞的分内职责。从布置到检查再到批改,“家庭作业”不过是对学校课业的补充与延续,其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温习课堂学过的东西,加深对已掌握知识的理解记忆,并着意考察学生在没有老师指导帮助情况下独立思考的动脑与动手能力。“家庭作业”不能因时间与空间的改变而变相成为家长的“作业”。
  其实,“家庭作业”不只是对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的能力考查,实际上也是对老师自身授课效果和教学能力的现实检验。老师就是要通过对学生家庭作业的仔细检查和认真批改,从中发现一些共性或个性的问题,并深度反思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教育短板和学生理解方面潜在的认知偏差,从而施以查漏补缺的教学改进。而经过家长审查、纠错和批改后的“家庭作业”,却难免会呈现相对完美的“优良”局面,这无疑会掩盖老师教学与学生听讲的真实状况,从而造成老师对教育教学盲目乐观的误读与误判。
  家长为孩子家庭作业签字之所以能大行其道多年,其重要支撑就是人们对家长参与和家校配合的尺度放大,这也契合了部分家长急于了解孩子学习情况、热衷参与学生活动的焦虑心态。诚然,家长是孩子的首任和终身老师,但这个“老师”当有着自己的责任区域,不应该也不可能取代学校老师的角色与功能,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应当有其各司其职和互为补充的边界分工。诚如“公约”中所言,“认真批改作业,是每一位老师的基本职责!“家长签字”显然是对学校老师分内职责的越俎代庖。
  常言道“身教重于言教”。如果说老师在课堂上的诲人不倦和循循善诱的传道授业就是“言教”,那么,其于课堂内外的一举一动就是展示其人格魅力的重要“身教”,而这种以身作则的“身教”或更具潜移默化感召力和示范效应。由此解读,老师对家庭作业亲力亲为地认真批改,势必对学生达成“检查作业是我自己的事,不是妈妈的事”的共识与践行,产生前车后辙和有样学样的激励带动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