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昌乐

产业强市如何落到实处?昌乐县抓好“五个一批”——

用项目建设推动转型发展

2017-09-15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 报 记 者 宋学宝 都镇强 
    本报通讯员 张 磊 任学成

  一份成绩单,让人眼前一亮:1—7月份,昌乐县共洽谈引进项目155个,其中在谈项目87个;签约项目30个,总投资134亿元;开工项目38个,总投资78.5亿元,招商引资实现到位资金28.35亿元。昌乐县上报省新旧动能项目45个;上报市新旧动能项目60个,总投资313.6亿元。
  抓好项目建设的背后,是该县推动转型发展、加快动能转换、改善民生福祉的不断努力。昌乐县突出抓好“五个一批”落实的成果,即有效对接新旧动能转换和“四个城市”建设,策划实施一批;着眼后续发展,抓紧确定一批;大力招商引资,着力引进一批;加快在建项目,强力推进一批;直面问题项目,尽快破局一批。眼下,昌乐上下合力,主动担当,用项目搭建发展骨架,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推动转型发展、创新发展。
  位于昌乐县朱刘街道的山东潍焦集团是昌乐县一家大型煤化工企业,煤焦油一直是企业的主打产品之一,但由于煤焦油属于初级化工品,市场竞争力弱,产品附加值低,企业发展日渐乏力。今年,企业围绕增加发展新动能,在煤焦油深加工上做文章,谋划新上5万吨/年针状焦项目。“针状焦主要是利用煤焦油深加工里边的源沥青做原料,工艺就是把源沥青经过延迟焦化,再经过煅烧最后得到针状焦。”潍焦集团总经理助理刘增光告诉记者,产品广泛应用在电极、锂电子电池、核石磨等领域,在国内外都属于稀缺产品。项目投产以后,可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利润能达到1000—2000元/吨左右。
  与此同时,潍坊西水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昌乐县智能制造行业的代表性企业,落户该县几年时间内在智能工业机器人领域发展迅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不过,由于在核心部件——机器人本体方面完全依赖进口,企业自知后续动能不足,难有大的突破。
  如何让西水机器人突破发展的瓶颈?今年,昌乐县把该企业发展纳入全县新旧动能转换的大盘子,企业申报的机器人本体项目被初步列入潍坊市项目。项目计划建设两条高性能机器人本体生产线,形成年产本体机器人1000台以上生产能力,将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动能。“项目投产后,可以打破国外企业对机器人本体的垄断。”西水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于林超说。
  围绕抓好新旧动能转换和“四个城市”建设,1—7月份,昌乐县共上报105个省市新旧动能转换项目,涵盖基础设施、汽车制造与新能源汽车、文化旅游、现代农业、医养健康等全产业十几个品类。其中,佳诚数码新材料、九龙湖旅游度假区等30个项目被初步纳入市项目库。
  为了抓住项目建设的牛鼻子,昌乐县强化协调服务,出台了一系列重大项目推进的政策、意见和举措,对重大项目审批实行绿色通道,并坚持问题导向,建立以“3+N”会商制度为核心的无障碍通道,持续用好项目跟踪调度、重点问题会商、重点事项督察问责、定期调度通报等制度,保障重点项目加快建设。
  其中,昌乐县依托一站式办理“快车道”,将涉及基本建设项目审批的发改、财政、规划、国土、住建、环保、消防、气象、人防、经信、水利、地税、地震等13个责任部门(单位)纳入绿色通道成员单位,将重点项目涉及审批事项全部纳入绿色通道,实行集中办理、限时办结,并完善重点项目手续办理进度通报制度,定期通报项目进展情况,促进项目尽快落地投产。
  可以说,搞好项目服务不是一句口号,“马上就办”才是检验服务成效的过程,昌乐县对重点项目实行一月一现场调度、一月一集中通报,围绕年度目标,科学调度、细化计划,倒排工期、压茬推进,推动项目建设驶入“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