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昌乐

昌乐推动县域教育均衡发展,公办、民办教育一体发展,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新招来的教师重点充实农村学校

2017-07-21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 报 记 者 都镇强 宋学宝
    本报通讯员 郑 鑫 吴瑞萍
  
  这几天,最高气温一直在38°C以上,昌乐县乔官镇北岩小学新校建设工地,施工人员挥汗如雨加紧施工。眼下,工地正在安装北二楼顶的建筑模板,向新校早日完工又迈进了一步。“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学校大都仍然使用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老房子,尽管进行了危房改造,但还是不能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以及群众对教育的新期盼。”北岩小学校长刘江修说。
  北岩小学新校建设,受益于昌乐县推动县域教育均衡发展。众所周知,整体提升城乡办学水平是推动县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尽管近几年,昌乐县农村办学条件有了大幅改善,但乡村优质教育资源依旧紧缺,教育质量亟待提高;城镇学校容纳能力不足,超规模、超班额问题未得到彻底解决。着眼于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矛盾,这个县今年投资近3亿元,改造21所农村学校为突破口,大力推进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提升工程,提高农村学校软硬件和师资配置水平,着力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稳定农村生源。
  昌乐教育因质量而成品牌,多年来对外影响力不断扩大。同时面对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新要求,昌乐教育也面临重重的矛盾叠加挑战——规模扩大后,提升质量和内涵发展水平的呼声愈发急切;教育投入增多后,公平和效益的权衡考验智慧。为此,今年以来,昌乐县把教育事业发展作为最大民生工程和最坚实的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围绕实施素质教育这一主线,统筹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公办、民办教育一体发展,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全力打响现代教育品牌。
  促进教育均衡公平,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素质不可或缺。而受城乡发展不平衡、交通地理条件不便、学校办学条件欠账多等因素影响,乡村教师队伍面临职业吸引力不强、补充渠道不畅、优质资源配置不足、结构不尽合理、整体素质不高等突出问题。学生家长陈建国说,“好教师都往城里走,村里的好教师往镇里走,镇里的好教师往县城走,层层‘掐尖’,导致很多农村孩子难以得到优质教育的保障。”
  今年,昌乐县大幅引进教师,决定招录300余名新教师,比过去五年招聘数量之和还要多。这是一个“硬数字”,足见该县强力推进新一轮教育改革的决心和胆气。这些教师将重点充实农村中小学,有效解决目前教师老龄化和知识结构不适应等突出问题。
  与加大教师引进补充力度同步,围绕用好存量、盘活师资,加快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昌乐县一方面不断深化“县管校聘”,把全县教师放在“一个盘子里”,扩大学校自主用人权,同步开启学校与教师双向选择、优胜劣汰竞争窗口,另一方面,着眼于破解校际间师资水平不均衡,通过创新学区设置与同类别学校“发展合作共同体”,创新抱团发展、资源共享、均衡提升质量模式。“共同体”之间,优秀教师可轮岗互派,进一步发挥城区学校、优质学校资源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了校际之间、城乡之间教育质量的均衡提升。
  此外,为有效解决学校放学时间与家长下班时间差造成孩子监护“空档”问题,昌乐县教育局积极回应家长关切,在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和非寄宿学校全面推行课后延时看管服务,拓宽了教育惠民渠道,解除了广大家长后顾之忧。在具体时间安排上,坚持以校为主,因校制宜,坚持家长和学生自愿,不搞“一刀切”。其间鼓励各学校创新拓展服务形式,广泛利用好家委会、社会公益组织、志愿者队伍等资源,多主体、多元化开展校内或校外延时服务,在保障学生安全的基础上,打破年级、班级界限,组织开展形式灵活、内容丰富的活动,全方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成长。
  “我们着眼强化全员责任,重新调整划定了5个督学责任区,教育局领导班子成员分工包靠责任区,局机关骨干力量和各学科教研员全部下沉到教学和管理一线,全力推动所包靠责任区内各项工作核心目标落实。”昌乐县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任瑞成告诉记者,“以学生为主体、以素质教育为主线,以提高教育质量为主题”,不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高度关注群众意愿和学生成长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