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昌乐

昌乐县拉伸农业产业链条,推动农业提质增效

田园综合体助推农民增收

2017-07-21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五图街道庵上湖村打造田园综合体,其乡村旅游项目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游玩。
  □ 本 报 记 者 宋学宝 都镇强 
    本报通讯员 崔明军

  7月14日,在昌乐县五图街道东耿安村,29岁的刘英俊正在自家承包的大棚里打理刚栽上的西红柿。而在去年这个时候,他还在潍坊市区靠开出租车为生。从月赚4000多元的出租车司机到回东耿安村承包两个大棚,刘英俊看重的是农业的潜力。“前些年种地不赚钱,这几年看着邻近的庵上湖村农业搞得风生水起,加上我们村发展大棚蔬菜种植,就回来种大棚了。”搓了搓手上的泥土,刘英俊告诉记者。
  东耿安村党支部书记刘树茂介绍,村里不少壮劳力选择了外出打工,但自从村里发展大棚蔬菜种植后,越来越多的村民选择回来承包大棚,目前已有5户村民不再打工而是加入到种植大棚的行列。
  东耿安村发展高效农业并非单打独斗,而是选择与庵上湖等其他村子合力发展。咋合力?刘树茂说,街道重点打造了“一核两带三中心”的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一核”是庵上湖田园综合体项目;“两带”是高效设施农业示范带和高效林业示范带;“三中心”即邓家庄高效农业示范中心、东耿安高效农业示范中心、大解召高效林业示范中心。 
  记者从昌乐县农业部门获悉,该县围绕拉伸农业产业链条,推动农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积极发展休闲采摘农业、田园综合体,打造“新六产”。今年,重点打造了五图庵上湖、鄌郚伟圣、红河凤凰岭3处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共建成樱桃、草莓、葡萄等优质农产品休闲采摘基地20多处,推动了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从2003年就开始搞设施农业的张国伟在昌乐县鄌郚镇流转了1400亩土地发展设施农业,此前一直做订单农业,产品远销广州、杭州、香港、澳门等地中高端市场。今年年初,在当地政府支持下,张国伟将他经营的伟圣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升级打造田园综合体。
  “订单农业的优势是收入稳定,但之前忽略了涉农旅游业及深加工产业。如今打造田园综合体,核心园区规划建设3100亩,辐射带动8000亩土地。”张国伟说,目前,项目已累计流转土地600余亩,高科技棚区已完成钢结构支架建设,全部建成后将成为集吃、住、行、游、娱、购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项目。
  位于红河镇的凤凰岭田园综合体项目共投资5000万元,占地2000余亩,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增加农民收入2000余万元,增加集体收入70万元。记者了解到,该项目依托经济股份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凤凰岭果蔬专业合作社和兴农黄烟专业合作社4个合作社,形成了村集体经济、合作经济、家庭承包经营共同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合作社之间开展“社社合作”,即黄烟合作社每年6月份将闲置后的土地租用给凤凰岭合作社,用于栽种水生蔬菜,效益提高的同时还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农业产业是田园综合体的基础,埠南头村积极发展循环生态农业,引进无土栽培技术,修建了沼气池,利用沼渣、沼液栽植水耕蔬菜,与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四季丰合作,订单式生产,并注册了“泉子崖”商标,形成了种植—加工—销售完整产业链条,农业产业基础雄厚。通过产业带动,将农业生产、生态、文化进行深度融合,做到产业优势明显、效益突出,辐射能力强,群众也能增收。
  位于红河镇梁家官庄村的槐花谷旅游风景区,则作为凤凰岭田园综合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美丽乡村”建设与休闲旅游相结合,依托该地区槐花、水库等自然资源,打造集休闲观光、农家乐等多要素于一体的休闲旅游区,将埠南头村农事体验、果蔬采摘等要素与“槐花谷”的乡村旅游、垂钓娱乐有机整合,互为补充,进而将农业从单一的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延伸发展,形成一个自北而南的田园综合体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