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丰收

赵匡胤的敬畏心

2017-07-07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读史札记
    □ 傅绍万
  赵匡胤的时代,可说是一个充满着背叛的时代,一个空气里飘荡着血腥的时代。五代十国,六十年左右时间,换了多少皇帝,又有多少帝王掉了脑袋。
  从梁太祖朱温篡唐说起,他被自己的次子所弑。第三子友贞,又讨杀之而自立。后唐庄宗李存勖灭梁,却被伶人郭从谦所弑。于是李嗣源即位,是为明宗。明宗死了,养子从厚立,是为闵帝。明宗的养子从珂举兵造反,闵帝在逃跑中被杀。从珂即位,是为废帝。石敬瑭造反,引来了契丹,割燕云十六州送给契丹。废帝自焚死,石敬瑭称后晋高祖。高祖死,兄子重贵立,是为出帝。晋将杜重威,叛降契丹,出帝被契丹捉去。契丹北逃,石晋大将刘知远自立,称后汉高祖。高祖死后,子隐帝立。大将郭威被逼造反,杀了隐帝,自立为后周太祖。太祖卒,养子柴荣立,称世宗。世宗死,子梁王宗训立,是为恭帝。大将赵匡胤,被士兵黄袍加身,又当上了皇帝,就是史上有名的宋太祖。这是中原大地朝堂的覆载,南方诸小国,血腥和荒唐的事情更不在少数。
  赵匡胤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以这种方式走上历史舞台的。但是,他所缔造的大宋王朝,却养成了一种祥和之气。像他所取代的后周世宗柴荣的后代,都得到很好的保护。宋代不杀士大夫,只在南宋赵构时代破例,所杀三人。宋代出了很多青史留名的忠臣,像精忠报国的岳飞,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宋代出了很多正人君子,像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范仲淹。宋代的臣子忠君爱国,在宋亡之际,大臣陆秀夫背负“末帝”卫王赵昺投海而死。宋代还是一个文治最为辉煌的时代,汉唐盛世,难以与其比肩。
  赵匡胤是怎样开创了这样一个时代?这有柴荣的影响。柴荣是一代英主,具有仁君的气度。他下诏求贤,亲自复核大案,主持边防,兴修水利。在排佛一段公案中,他说了这样一段话:“你们不要为我毁佛而有疑虑。佛以善道教化士庶,假如志于行善,就是信奉佛陀。那些佛像哪是什么佛呢?况且我听说佛义在于利人,即使是脑袋、眼睛都可布施给需要的人,倘若朕的身子可用来普济百姓,我也不会有所吝惜的!”司马光编书至此,忍不住议论道:“若周世宗,可谓仁矣!不爱其身而爱民。若周世宗,可谓明矣!不以无益废有益。”
  赵匡胤的子孙中也不乏大智大慧的人。像宋仁宗兴学,这是移风易俗的百年大计。除了这些外部因素,一个重要原因,还是赵匡胤有一颗敬畏之心。
  他敬畏生命。赵匡胤践祚第三年,立了一块誓碑,碑的内容共三条:一、保全柴氏子孙;二、不杀士大夫;三、不加农田之赋。陈桥兵变之后,赵匡胤善待柴氏子孙,将他们封王。征伐南唐,他选择将领的标准是绝不随意杀人的人。
  他敬畏历史。一次他在后苑打鸟,大臣前来奏事,因为事情不大,他有些生气,厉声质问。大臣说:“事再小,也比打鸟重要。”这把赵匡胤激怒了,他举起玉斧打掉了大臣两颗牙齿。大臣捡了起来,放进怀里,又惹得他大骂:“你还要到哪里去告我吗?”大臣说:“臣下不能起诉陛下,但是自当有史官书之。”他听到这话觉悟了,连忙赐给大臣金帛以示慰劳。
  他敬畏忠贞之臣。柴荣时代的大臣王朴,被赵匡胤和他的弟弟赵光义称为上辅之器,识见、才学、人品,都是一等一的人物。赵匡胤做都御史的时候,遭人冲撞,就要告御状,王朴曾批评他,不要与人计较,不要如此小气。赵匡胤对王朴一生敬重,即位以后,一次赵匡胤经过周世宗所立功臣阁,风吹门开,露出王朴的画像,他马上整理衣装,向画像弯腰鞠躬,左右说:“陛下贵为天子,他不过是前朝之臣,您这大礼是不是太过了?”他却说:“此人在,朕不得此袍著!”
  他敬畏天地自然。太祖曾下诏令,春季不得采捕。这正是儒家倡导的各正性命,无相夺伦,以此养成祥和之气。他祭祀天、祭祀地,正是敬畏头顶三尺有神灵。
  人类需要敬畏。人类没有了敬畏,也就不成为人类,人的心灵就是空虚的、空洞的。帝王不能没有敬畏,帝王没有了敬畏,就会成为暴君。帝王有了高度的敬畏,才能成为一代仁君。赵匡胤无疑因其敬畏,从一个血腥时代里,缔造出一个文明的王朝,创造出中华民族一个值得骄傲的时期,他也因此成为历史上的一代圣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