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丰收

流年碎笔<

港友情 

2017-06-30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李绍增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以后,我们山东十几位同志先后被选调到中联办工作。十多年光阴荏苒,如今我们已返回内地工作,但是在香港共同工作生活的情景,尤其是期间结下的情谊,不时萦绕在心头……
  进港后,我们离开温暖的家庭,又猛一下子过起独居生活,傍晚时分回到“空巢”宿舍,孤寂、惆怅、彷徨心情难以释怀。我们几个凑在一起,诉说着心境,达成共识:建立一个没有异性的家庭,互相关心,付出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向组织交一份优秀答卷。从此,我们凝聚在一起,相互传递着温暖。星期天、节假日,容易想家,我们相约爬山,一顿野炊送走寂寞时光;谁的家中遇到难处,大家想法共同解决,以免心挂两头;谁有个头疼脑热,大家赶去递药送饭,轮流守候在床头。
  记得2001年秋天,我突然高烧不退,同单位的一位同志多次到宿舍看望。一天晚上,他放下刚刚来港探亲的妻子、女儿,搀扶着我到医院看病,挂号、拿药、打针,一直折腾到深夜。至今想起这事,眼睛都有些发潮;新同志来港,大家更是关心备至,帮助其身、心尽快安顿下来。2002年春天,从山东省财政学院选调一位副校长到中联办工作。他人未到,我想起自己进港时情景,当时我进了空无一人的宿舍,连个烧水的家伙都找不到,用几口生水聊解干渴,便决定亲自下厨,做好饭菜,让他感受到港友的温暖。我就把他请到我的宿舍,几道小菜,外加几瓶啤酒,两人吃得欢乐开怀,他孤寂的心情一扫而光。
  香港回归后,“股照炒、马照跑、人照跳”,这里既有“亚洲四小龙”的风范,也有灯红酒绿的奢华。为此,单位管理非常严格,我们工作生活的轨迹,早晨是“宿舍——电车——办公室”,晚上是“办公室——电车——宿舍”,循环往复。我们山东的十几条汉子共同约法:不进三级影院,不到酒吧喝酒,不单独约女同事爬山;不准一人去“姑子楼”(中联办的女生公寓楼),晚上回宿舍一般不超过10点等等,并击掌为誓。说起来有点可笑,我们还担当起监督责任,让大家时刻感到一言一行都在众目睽睽之下。
  有一次,我接内地一位女同事去宾馆路过港岛跑马地,就这几百米的距离,竟被一位同志看到了,还没进宿舍电话就过来了:“你和哪里的美女逛跑马地?”这一个电话让我倒吸了一口凉气,至今难以忘怀。当然,我比大家年长几岁,对大家的监督自然多一些。有件事说起来仍然忍俊不止,大概是2001年的一天晚上,我10点以后查一个同志的“岗”,看他在不在宿舍,一直打了一个多小时才接通电话,告诉我他在与爱人通话。我当即打了他爱人的电话,得知他确实是和爱人通话一个多小时才放下疑问。这件事在家属中传开后,纷纷感谢我对他们老公的爱护。
  在港工作,我们的一言一行代表着国家的尊严,尤其是遵守保密纪律。有件事情到现在还记忆犹新:2002年,我所在的部门成立了业余篮球队,指定我担任领队。6月的一天晚上,球队约好和另一个部门进行比赛。正巧那天下午我参加一家企业的会议,开完会直接赶到球馆。一位同事正在现场担任裁判,他见我急匆匆,兜里还装着记录本,一向非常敬重我的他急三火四地把我叫到一边,证实是会上的记录本后,严厉地批评了我。后来我把这件事情讲给同事们听,给大家以警示。
  友情深深,忆思连连,蓦地想起一句名人名言:“世上情感千万种,唯有友情最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