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县域

从乡村游看供给侧改革

——探秘“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蓑衣樊村(下)

2017-06-22 作者: 刘磊 马景阳 来源: 大众日报
  □本报记者 刘磊 马景阳  
  本报通讯员 崔瑞虎 沙作振 李楠

土地流转“撬动”乡村旅游
  根据蓑衣樊村志史料记载,明末清初年间,因一樊姓人士在此定居,且以编制蓑衣而闻名,故取名蓑衣樊。高青县常家镇蓑衣樊村有616口人,贫困人口一度多达108人,曾是省级贫困村。十年前,蓑衣樊村和周围其他村一样,土地以种植大田作物为主。
  2011年起,蓑衣樊村大踏步推进现代农业、生态农业建设。“先以1000元/亩的价格,对村里1500多亩土地进行了流转,通过公司的运营模式进行统一耕种和管理,集中规模经营生态水稻,也让老百姓彻底从土地中解放出来。”蓑衣樊村党支部书记刘树海说,为了打出名气,村里还注册了“大芦湖”水稻商标,走上品牌经营的道路。
  刘树海给记者算了笔账,过去每年亩产1200斤大米,但最多不过3元/斤,而流转后,为提升稻米品质,不打农药、不施肥,亩产虽然只有化不足800斤,但价格却翻了一倍不止,“最贵的蟹田稻每年亩产不过400多斤,但却能卖到22元/斤,如果再算上每亩地四五千元的螃蟹收益,平均每亩地效益提高了近3倍。”刘树海说。
  通过流转,刘树海逐步将土地利用效益扩大,但这对蓑衣樊和蓑衣樊的乡亲们而言,还远远不够。2014年,高青县天鹅湖国际温泉慢城建设旅游项目的启动,让刘树海意识到,其实他们一直在守着“金山”讨饭吃。
  “说干就干!”刘树海很快便动员乡亲们利用生态资源优势,发展农家乐。没有经验,他就带着村里有意向的村民外出参观学习。2014年10月,村里30多家农家乐集中开业。
  红火的“农家乐”生意让不少村民“眼红”,甚至许多原本选择外出打工的村民如今也变了主意,在村里的统一规划下开起了特色农家乐。今年41岁的村民刘树波便是其中之一。刘树波的“乡村野味”农家乐今年五一刚刚开业,虽然生意刚刚起步,但他仍十分看好,“看景的人多了,留下吃饭的自然会越来越多,咱菜品过硬,哪有买卖不好的道理?”
按需创新才更具生命力
  近两年,随着淄博市博山区、沂源等诸多地方特色农业的开发,以采摘、观光为主的乡村旅游着实火了一把,大批农家乐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但真正叫得响、有特色的却屈指可数。对于蓑衣樊村的发展,刘树海显然有着自己的考量,“观念变才能天地宽,农家饭早晚有吃腻的一天。只有坚持创新,去除同质化、低端化的东西,满足城里人不断增长的需求才能越来越具有生命力。”
  蓑衣樊村结合自身特色,找到了适合的路子。不仅结合大米种植基地和稻田蟹养殖基地,开放了水稻插播和稻田钓蟹等体验活动,还结合地理优势,开展了“湿地观光”“荷塘泛舟采莲”“鱼塘休闲垂钓”等一系列趣味旅游体验项目。为了发展壮大这一产业,刘树海还成立了大芦湖文化旅游有限公司,蓑衣樊村的老百姓,则以蓑衣水乡乡村旅游合作社的名义,用闲置土地入股该公司。
  蓬勃发展的乡村旅游带动了蓑衣樊村苇蒲草编、粗布纺织、灯笼轧制等产业发展,30余户农家乐生意火爆,全村从事旅游项目经营者多达200余人,吸引本村及周边村庄50余名贫困人口就业,年接待游客3万余人次,年增加收入500万元,加快了全村群众脱贫奔康的进程。
  2013年,蓑衣樊村被授予“国家级美丽乡村”,2015年被授予“国家级乡村旅游模范村”。
  蓑衣樊村前进的步伐并没有停止,高标准建设、刚刚投入使用的人民公社大食堂可接纳近千人用餐,蓑衣客栈可同时容纳100余人住宿。今年,蓑衣樊村结合市场需求,针对大客户开设了拓展训练项目,同时计划开拓湿地迷宫、儿童游乐设施、荷香稻香摄影基地等项目。  
顺生态而为打造“慢城”品牌
  在高青,类似蓑衣樊这样的乡村旅游村,不止一个。刘树海说,蓑衣樊村的成功离不开高青全县上下对于生态环境的重视。
  高青将“生态高青”放在“五个高青”之首,实施“水绿高青”建设,建成了全长45公里的环城水系、105公里环城绿廊,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5%,路域水系绿化380公里,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全国绿化模范县。“生态是高青的宝贵资源和突出优势。我们必须坚持生态立县,坚定绿色发展理念。”高青县委副书记、县长杨新胜介绍。越来越多的企业也瞄准了这个越来越稀缺的生态资源,前来高青投资。
  “文化旅游资源是高青县最大的优势,文旅产业是高青县潜力最大的产业、最大的增长点。”高青县委书记明子春说。通过打造天鹅湖国际温泉慢城项目,将高青优美的生态环境与深厚的文化内涵相融合,将充分发挥文化旅游产业的整合效应,带动工业、农业、文化等各类旅游产业快速发展,有效填补鲁中、鲁北地区大型文化旅游项目的空白。项目建成后,年可接待游客50万人次,可实现旅游总收入5亿元,利税1.5亿元,安排2000余人就业。
  夕阳西下,撑一只小船儿荡漾在芦苇荡中,水鸟不时划过水面掠起层层涟漪,虫鸣蛙叫不绝于耳,不难察觉,源自于意大利的“慢城”理念在蓑衣樊村、在高青县已然扎了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