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县域

潍坊高新区在棚改过程中,要求每个街道建一座乡贤馆,每个社区建一座村史馆——

给乡愁一个“家”

2017-06-22 作者: 杨国胜 来源: 大众日报
  □本报记者 杨国胜 
  本报通讯员 刘映宏
  
  潍坊高新区山后徐社区有太多耐人说道的故事。如今鳞次栉比的高楼间,原来的村庄和农村生活的印记都已不见踪影,但在社区的村史馆里,放着修订好的族谱和村史故事。
  “现在生活好了,更不能忘记过去好的传统。”今年70多岁的徐希智是山后徐族谱修订的主笔人,他带着我们来到了村史馆的农具馆,“咕哒咕哒”的旧风箱、驮回媳妇的“大金鹿”,还有那些附着年代锈渍的油秤,都在诉说着曾经的往事。
  “村史馆建好了,下一步就是乡贤馆。”凤凰社区党委副书记马中奇说,乡贤馆的设计工作和材料收集是同步的,占地100平方米的凤凰社区乡贤馆,那将是潍坊市一流的乡贤馆,装载着山后徐先贤的荣耀。
  棚改过程中,潍坊高新区作出庄严承诺,支持在社区配套建设好乡贤馆、村史馆,要为老百姓留住乡愁、记下历史、传承根脉。4个街道,每个街道都要建乡贤馆,每座乡贤馆,按实际情况,区里补贴不超过100万元。规划37个大社区,每个社区都要建村史馆,按照实际情况,补贴不超过30万元。如今,凤凰社区的乡贤馆规划图呼之欲出,新钢街道的乡贤馆已经拔地而起。
  “收集街道、各个村居从古至今以来的各个文化故事、名人典故等,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从小就能了解到我们的传统文化,从而更加热爱我们的家乡。”新钢街道工作人员柴建坤指向的方向,是东曹庄社区,已见雏形的乡贤馆就建在这里,占地面积3096平方米,建筑面积2775平方米,总投资1000多万元。
  现在,潍坊高新区的棚改工作如火如荼。居民们向往更舒适的现代生活,心里也留存着对过去的怀恋,村史馆、乡贤馆建成后将锁住他们不知该何处安放的乡愁。
  新钢街道要建乡贤馆的决定,得到了众多社区居民的拥护,他们纷纷把家族中的贤人事迹整理上报,并以此为荣耀,大伙儿都在盼着乡贤馆快点建成。
  “随着我们棚户区改造的开展,我们就是想把这个过程中的一些老物件,以及特别有意义的资料、书籍收集起来,放到我们这个乡贤馆,让子孙后代在这个乡贤馆中了解到文化的传承。”柴建坤给我们介绍情况的过程中,很多过往的居民途经乡贤馆,都忍不住多看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