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区域·人物

说干就干,干就干好

——魏本欣创业记

2017-05-05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张 鹏 本报通讯员 王晓丹

  谈起62岁的魏本欣的创业故事,不少诸城企业家都赞不绝口。
  高中毕业后,魏本欣干过民办教师、片区总支文书、县广播站和省广播电台通讯员。农村实行联产计酬责任制后,1984年,魏本欣在自己承包的3亩责任田里搞起了平菇食用菌种植,成为山东第一个平菇野外农田规模化种植成功的人,之后进行平菇菌种的推广,还担任诸城县食用菌研究会秘书长,1985年成为当时少有的万元户。同时,他进行了黄桃与平菇间作种植试验,也大获成功。
  38岁那年,魏本欣毅然卖掉家宅,放弃苦心经营多年的果园,来到举目无亲的诸城市农贸市场,找了个干一天5元钱管住不管吃的营生,给大鱼贩子记账值夜班。又在农贸市场与他人合伙贩鱼,后来又开了南湖全鸡店,一干就是七八年。1999年,他在皇华北面荒凉的清凉山上,搭了个90平方米的小棚子,办了个铸造小作坊。2000年规模扩大,注册成立了诸城市华欣铸造有限公司,经过16年的拼搏努力,华欣铸造由创建之初的13个人,年产值不过百万元,上交税金不足3万元的小作坊,到如今员工近千人,年收入7亿元,累计上缴税金2亿元,是位列全国铸造行业综合百强30位的大型企业。自主研发的短流程铸造工艺被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列入重点支持项目,获国家财政奖励390万元。
  2014年,老魏不再把主要精力放到诸城市华欣铸造有限公司上,而是开始上山栽植榛子再创业。为了解榛子的种植,他专门跑到东北,考察了一周。又到中国林科院,向专家教授请教种植榛子的可行性和有关技术,得到了专家教授的认可。老魏决定引导当地农民大面积种植榛子,彻底拔掉山区农民的穷根。
  刚栽榛子,正逢3年持续干旱。老魏租用大小几十台车辆从镇里拉水上山抗旱保苗。两个多月连轴转,早出晚归,一天徒步5公里以上,嘴上起了口疮,脚趾得了甲沟炎,最后累得成了“铁拐魏”,走路一瘸一拐的,脸黑得赛过包公。最终,种植的300亩榛子全部成活。
  为彻底改变山上用水和周边村民浇地问题,老魏投资600多万元,在园区黄殿沟和胡沟村东沟分别修建2个水库。为了浇灌、采摘、运输和村民出行,他又四处筹钱先后投资400多万元,购买大型水泵六台,依山岭的走势,架浇灌主管道2000多米,支管道3000多米,引水上山安装微喷滴管十几万米。在皇华镇支持下,又投资100多万元修建了贯穿乡村园区道路18公里。
  从常山东坡的300亩榛子园到今年在皇华镇华山发展到7300亩,公司采用“苗木繁育+榛子收购+深加工研发+仓储物流+平台交易+线上、线下销售”的融合模式,实现了榛子产业生产、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多业态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