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结合床位增至1135张缓解十余万家庭养老后顾之忧

张店因地制宜探索医养结合新模式

2017-05-05 作者: 李振 来源: 大众日报
  □记者 李 振
  通讯员 梁志花 尤媛 报道
  本报淄博讯 “有啥毛病大夫随时能来处理,我住在这儿女们不担心了。”4月18日,淄博市张店区杏林养护院的老人张立芬(化名)告诉记者。养老机构里有了医生,老人的医疗需求有了保障,张店区立足不同机构的不同特点,探索多种形式的医养结合模式,为辖区老人提供种类丰富的医养照护服务。
  “以往,养老机构大多不具备医疗资质,如果老人突发急症,只能打120送到医院,很容易错失最佳抢救时机,延误治疗。”张店区杏林养护院院长刘淑凤告诉记者。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越来越多的失能、半失能老人需要专业的医养护理服务,而医疗机构无法给病情稳定的老人提供长期床位,养老机构或家庭又缺少及时的医疗照护,使得失能、半失能老人照护问题成为社会和家庭面临的难题。
  据了解,张店区驻地医疗机构630余家,床位数量5700余张;养老机构45处,养老床位6000余张,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相对丰富,而各机构的规模大小、地理位置、经济实力等情况又各不相同,难以“一刀切”式的进行医养融合。近年来,张店区立足医养机构的不同特点,因地制宜开展建设,多方共赢匹配需求,探索医养结合的多种可能,破解医养融合难题。
  投资3000余万元,淄博博爱医院、淄博昌国医院、张店区中医院、原金岭铁矿医院和淄建医院,分别成立淄博老年人博爱养护院、昌国养护院、张店区中医康复养护院、杏林养护院、淄建养护院5家医养结合的老年人养护机构,实现了“医中生养”。“5家医养结合机构要么在医院院区内,要么与医院一街之隔,老人们平时有个头疼脑热,医生们随时可以处理,一旦出现急危重症,无缝衔接诊疗流程,最大程度提高治疗抢救的成功率。”张店区卫计局医政医管科科长陈琳琳介绍说。
  辖区内还有不少村居办养老机构,由于规模小,大医院与之合作的意愿不高,而自建诊所的成本又高、难度太大,医疗需求难以得到充分满足。“村居养老机构有医疗需求,而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有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的现实,双方需求对接可以实现共赢。”陈琳琳说。他们在辖区内的孙家村、五里桥、科苑、王舍等社区开展卫生服务站与社区老年公寓的合作,不仅老人的体检、康复、调理用药等日常医疗保健有了着落,养老机构和村居卫生服务机构的需求得到了满足,实现了“医养互补”。
  对于居家养老的失能、半失能老人,张店区通过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提供上门诊视、健康查体、保健咨询等日常医疗服务,实现“以医助养”;对于有开设诊所意愿的养老机构,张店区则落实相关政策,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促其“养中生医”。通过多渠道、多层次的医养结合体系的构建,张店区的医养结合能力大大提升。截至2016年底,全区医养结合床位数量增加至1135张。
  今年4月,王舍社区卫生服务站为王舍老年公寓的150位老人体检,具体实施体检的是张店区人民医院体检团队。“上级医院的仪器设备更先进、更完备,老人们更满意。”王舍社区卫生服务站负责人表示。据了解,为切实提高医养结合机构的医疗服务水平,张店区还通过医联体,为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机构打通渠道,让老人得实惠。
  去年以来,张店区政府陆续下发《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及《关于转变工作思路聚焦项目建设加快推进社区治理暨养老服务创新实验区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等纲领性文件,为医养结合产业发展奠定基础。
  多层次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高水平的资源下沉基层,张店区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医养结合新模式,有效缓解了辖区十余万家庭养老照护的后顾之忧。而目前,这样的探索还在进行,张店区“医+养”的全新可能或许正在孵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