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公共文化

像《中国诗词大会》那样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2017-04-14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马立新 王浩
  
  2月7日,随着复旦大学附属中学高一学生武亦姝最终战胜四期擂主彭敏获得总冠军,社会关注度、美誉度极高的央视大型文化益智真人秀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完美地降下了帷幕。连同早期推出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和近期新创的《朗读者》,这几档原创性的文化真人秀节目从众多娱乐类真人秀节目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当代“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中涌现出的一道分外亮丽的风景,其成功的经验与做法值得我们认真总结。
  《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的走红首先在于极大地满足了当下社会大众对低碳文化艺术由来已久的渴求心理。所谓低碳文化艺术就是一类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启迪人的思想和彰显本真人性、闪烁着永恒的人性光辉的文本。之所以将《中国诗词大会》等定义为低碳文化产品,无非是因为它们均取材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体现着珍贵的中华美学精神,彰显着深邃的中国哲学思想,散发着博大精深的中国智慧,可以说这些东西正是疗治当代人流行的思想浮躁病和心灵空虚病的灵丹妙药,所以,甫一推出就如清风拂面,沁人心脾。
  其次,《中国诗词大会》等产品鲜明的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构成了其最强大的核心竞争力。我国文化产业体制改革已经差不多20年了,迄今我们的电影、电视剧生产总量早已跃居世界前列,然而这些产品却因为缺乏核心竞争力长期走不出国门。恰恰正是由于这样的严峻情势,《中国诗词大会》等低碳文化产品的研发和创新就更具有特别重大的现实意义。在笔者看来,这几档原创性文化产品除了上文所分析的高营养审美价值外,其鲜明的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构成了其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由独一无二的中华文字和基于中华文字而建构的中华成语和中华诗词而形成的中华语言、意象和意境美学系统。鉴于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我们对于中华语言的学习更主要是基于考试的需要,却很难领略到中华语言的独到之美。恰恰是像《中国诗词大会》这样的电视节目第一次向我们生动形象地展现出中华语言特有的魅力。二是由上述中华语言符号所承载的独一无二的中国历史、中国故事和中国人物。事实上,节目中所涉及的每一首诗词背后都有一个独特的中国故事,有一段独特的中国历史,有一位独特的中国人物,我们看节目一方面确为紧张激烈的现场竞赛所吸引,另一方面也深深陶醉于或缠绵悱恻或金戈铁马的诗词情境中,这种享受岂是一般的语文课所能替代的?三是由上述两个方面,即由形式和内容共同开拓出的独一无二的中国哲学、中国思想和中国智慧。正是这三个方面集中构成了《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极其鲜明的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并以此与其他国内外同类节目划清了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