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观点

该走进校园的不仅仅是粤菜

2016-10-13 作者: 毛建国 来源: 大众日报
  □毛建国

  广东最近出台的中小学地方综合课程指导纲要把了解广东菜系、品鉴和制作广东美食纳入中小学课堂。记者了解到,已有不少广州的中小学开设有相关的烹饪课、煲汤课;有些学校的课外活动也将粤菜作为广府文化的重要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学习了解。(10月11日《广州日报》)
  去年,教育部联合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要抓好劳动教育的关键环节,学校可以开设家政、烹饪、园艺等相关课程。在这样的背景下,粤菜进校园自然也不是什么意外;在大众层面受到欢迎,同样不是什么意外。
  只是,应该走进校园的,绝不仅仅是粤菜。这两天,有幸见到著名古建专家阮仪三先生。阮先生讲到了“留得住乡愁”,很是担心乡愁的庚续问题。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他们处在一个现代化、标准化、流动化的环境中,等他们长大了,还会有“乡愁”吗?这是一个成年人无法回避的问题。
  乡愁体现了对于家乡的情感,扩散开来就是对于国家的情感。这是一个人精神的原点,是一个人心灵的港湾。因此,乡愁不应该是一代人的专利,应该一代又一代地存续下去,“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这种对乡愁的培养,应该从小抓起,从娃娃抓起。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他们从小就被当成一个标准件来培养,很难接触到纯粹的地方文化,包括一些我们深以为傲的地方文化。在这样的文化情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很难说懂自己的家乡。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应该思考传统文化、地方文化能不能进校园的问题。如果我们能够通过学校这个平台,让孩子从小就接触到地方文化,包括地方美食、地方戏剧等,并不是说一定要把他们培养成什么方向的人才,但等他们长大了,从小接受到的教育,就有可能让他们成为具有乡愁的人。笔者的家乡扬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有关部门把一些与扬州有关的诗词,通过“经典诵读”的形式送进校园,就是一种有效的探索。
  粤菜作为广府文化的重要内容,不是可不可以,而是应该如何进校园的问题;不是现在进,而是早应该进校园的问题。当然,粤菜进校园面临巨大的挑战,比如拿啥教、谁来教、如何教的问题。过去的经验告诉我们,“千难万难,只要重视就不难”,只要摆正了认识,终能得到有效推进。
  教育是培养人才的,未来的人才,肯定具有相当大的通适性,这也决定了教育必须讲好“普通话”。但是,以中国文化之渊博,各地之不同,也不能把学生当成标准件来打磨。这也决定了,教育同样需要讲好“地方话”。当下教育中,“地方话”讲得远远不够,要让更多地方传统文化进校园,以此培养千姿百态的学生。也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长大了,才会像我们一样拥有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