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观点

老人给年轻人让座:互相体谅的成人之美

2016-08-12 作者: 杨朝清 来源: 大众日报
  □杨朝清

  近日,从江苏宿迁市泗阳县爱园镇开往县城的一辆公交车上,一位82岁的老人3次起身给身边的年轻人让座。有乘客把老人让座过程发到网上,还配上了“现场采访”视频,引来不少网友转发点赞。面对为什么给年轻人让座的提问,老人回答道“换着坐啊,换着坐都能歇歇了。”(8月10日《扬子晚报》)
  在社会转型时期,由让座问题引发的纠纷和冲突层出不穷。当“年轻人就该让座”的道德捆绑与“不让座也是自由和权利”的利益诉求争锋相对之时,公交车、地铁等公共空间的老年人和年轻人成为充满距离感与隔阂感的两个利益群体。
  让座问题的核心,在于不同的人们对于同样的社会规范既具有不同的理解,也具有不同的需求。让座不是一种法定义务,而是一种道德自觉;那些因为特殊的生理状况、身体疲惫不想让座的年轻人,也应该得到更多的理解;不让座尽管从道德上看上去不够美好,却不能挥舞着“道德大棒”对年轻人进行语言乃至身体上的伤害。
  从熟人社会到陌生人社会的急剧变迁,让一些传统的社会联结纽带失去了原有的功效;社会原子化、利益碎片化和人际关系干燥化,让一些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一摩擦就起火”。当让座得不到差异化、区别性的激励和认同,让座就会陷入“搭便车困境”——别人都没有让座,为何要我让座?
  破解让座困境,更多地要靠激励和认同,提升年轻人利他行为的动力。“老年人给年轻人让座”的角色反差,提供了一个破解让座问题的另类思维:多一些换位思考,多一些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这样的成人之美,有助于让公共生活更有品质,也让人们感受到陌生人之间的善意与温暖。
  从过往的经验来看,陌生人之间的纠纷和冲突,通常都不是核心地带的利益博弈,而是源于意气之争;为了“争面子”、“争一口气”,一个小矛盾也能不断升级为大矛盾。如果陌生人之间能够相互理解、相互体谅,许多“碎片间的缝隙”都会被弥补。“化干戈为玉帛”不仅需要法律和规则,也需要我们多一些“同理心”,对他人多一些耐心和温情。
  不管社会如何变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追求依然需要坚守。少一些“道德捆绑”,多一些“成人之美”,学会在尊重他人利益诉求的基础上宽容别人、体谅别人;这样的将心比心,不仅能够实现与自己的和解,也能更好地实现和群体的交流、对社会的融入。这位有爱的老人,无疑给大家作了一次好的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