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寿光·综合

寿光村村成立红白理事会,大力推广节地生态安葬

红白事没了攀比,少了折腾

2016-06-17 作者: 戴玉亮 单辰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戴玉亮 单辰
   本报通讯员 黄海艇

  “以前,村里的红白事都是大张旗鼓地张罗,说白了就是主家要面子。”“有钱的一个攀一个,比谁更排场。没钱的也不甘心,欠债也得往隆重了办。”“一家有喜事,全村都随礼。”6月9日上午,在寿光市台头镇三座楼村,村民张林义正在和乡亲们聊着以往村里红白公事过度铺张的陋习。
  “现在好了,红白事一改革,村风马上就正了。”张林义说,“主家省心省钱,亲戚朋友也不用跟着操心受罪,全村老少爷们都满意。”
  据介绍,2015年7月8日,三座楼村发布红白公事改革章程,经全体村民一致通过后,于当月20日正式施行。章程要求:1、喜事新办。不比排场讲阔气,原则上不收礼,简化流程、朴实喜庆;2、丧事简办。移除旧俗,提倡厚养薄葬,严禁村民过世后主家大操大办,节省一切不必要的开支。
  章程施行至今,该村所有红白公事全部实行“当日办、当日毕”的流程,大大减轻了村民负担。
  目前,厚养薄葬、文明节俭的殡葬和婚礼形式已在寿光全面推广。
婚丧节俭办
村民齐叫好

  田柳镇苇园村村民王其森的母亲今年二月去世。按照村里的丧葬新规,丧事必须当日办完,但此时王家的年轻人多已出门上班。王其森担心,即便一一通知亲戚们前来吊唁,一天时间也未必能够办完。
  王敬光是苇园村党支部书记,也是王其森的家族成员之一。“在充分征得王其森一家的同意后,我作出了决定,立即通知王其森各亲戚于当日中午12点前来吊唁。”王敬光说,整个丧葬流程简单全面、不失礼节,于傍晚天黑之前全部完毕。
  “老人在世,子女要勤孝敬、厚赡养,让老人享受到更多的关爱,比老人过世后再大操大办有意义得多。”王敬光说。
  “以前的村里习俗,是老人去世后3天下葬。子女们要请3天假,按天扣工资不说,葬礼开销也大。”王其森说,“现在村规要求当日下葬、当日销户,最多不出2天就全办完了。”
  “省时间省精力的同时,大大节省了开销。”王其森一边说一边算账,以往的葬礼要给亲戚们买白大褂、烧纸马、雇吹鼓手、请客买烟等,“这流程一简化,至少能省下近万元。”
红白理事会掌舵
剔除陈规陋习

  “以往,白事主家请客都去饭店,一桌至少五六百。”洛城街道浮桥村红白理事会会长刘国文说,如今,白事请客都在村里的服务大厅。“菜、肉自己买,做饭、端菜不用服务员,一桌成本不超过150元。”
  除了主家请客吃饭,浮桥村的红白理事会还在烟酒的使用上做了硬性规定:一盒烟最多10元,必须用本地酒。
  “原来一场婚宴,没2万元根本办不下来。”刘国文说,“现在5000多元就足够了。开销减了四分之三,村民们办事再也不用‘头大’了。”最重要的是,红白公事的新规定出台后,全村都必须执行,自然也就没有了攀比。
  “没了攀比就没了折腾,全村都是受益人。”刘国文说,“如果村里的婚丧嫁娶流程是一艘船,我们就是舵手。”红白理事会作为村里的移风易俗宣传员和监督员,负责宣传引导村民树立理性消费、勤俭节约、文明办宴席的理念。
  据介绍,寿光实行红白公事新规后的行政村,次均丧葬费用由1万元以上降至3000元左右。部分村委制定了奖惩措施,对文明节俭的丧葬户适当给予500元至1000元的经济补贴,不按新规办理的丧葬户将连带取消其他一切补贴。
建墓不见墓
鼓励生态安葬

  近年来,寿光把节地生态安葬作为推进移风易俗、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抓手,大力加强公益性生态公墓的建设管理。目前,全市已建、在建的大型公墓4处,已完成30多个村的公墓集中搬迁,节约土地1200余亩。
  “在原有烈士陵园的基础上,投资1.6亿元,在东城新区、西城郊区和寿北工业园区分别建设了公共陵园、第一公墓和羊口公墓。”寿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杨福亮说,三大公墓建成后,总占地600余亩,规划建设墓穴6万多个,辐射全市全域。
  “公墓建设要求,骨灰深埋生态化,墓穴小型化、园林化。”杨福亮说,每个墓位面积不超过0.8平方米,统一栽植绿化苗木,杜绝特权墓、豪华墓。公墓区配套建有祭奠区、休息区、停车场等,让陵园变景点、公墓变公园成为现实。
  据介绍,2012年,寿光开始组织公墓搬迁,并出台了统一的搬迁政策和拆迁标准。
  “东城公共陵园安葬的新亡故群众,减免基本殡葬费和墓穴使用费。”杨福亮说,“由原墓地搬迁到公共墓地的,在免费的基础上,每个墓穴再发放700元的搬迁费。”截至目前,洛城街道21个村庄和圣城街道城里社区的公墓整体已搬迁至东城公共陵园,共计迁移墓穴5500多座。
  另外,对以社区为单位建设公益性墓地和骨灰堂者,寿光市财政给予一定资金补助。目前,已建成村级公益性墓地940多处,村级骨灰堂56处,骨灰存放量2000多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