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寿光·综合

营里产业转型从物流开始

2016-06-17 作者: 单辰 戴玉亮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单 辰 戴玉亮 
   本报通讯员 刘正学

  “多年来,盐资源税占了全镇财税收入的‘大半壁江山’。”寿光市营里镇党委书记范福民告诉记者,2008年起,受总体经济形势及原盐产能过剩的影响,全国盐价呈“L型”走势,至今未见明显回弹。因此,寻求经济发展出路和财税收入转型成了营里镇的一道“限时必答题”。
  据不完全统计,每天从寿光过境的物流车辆约为2万辆,而作为连接全省东西部经济的交通“大动脉”新海路,日均经过营里镇区的车辆就达到了近9000辆。
  “南北贯穿营里镇域的羊临路和羊田路,更是全市南北经济要道。”营里镇镇长邵培龙说,因此,作为寿光乃至全省重要的交通枢纽,营里镇想要经济发展转型,应从充分发挥其区位优势上做文章。2014年,营里镇积极引进推广物流产业,力求稳扎稳打、产业兴镇。两年来,营里在这条“物流之路”上有了新的规划和认识。
  “和文家物流园主打蔬菜运输不同,营里物流园集中精力做港口运输、危化品运输。”邵培龙说,在营里镇作出产业转型升级决定的同时,寿光港的建成运行,让其做物流的信心更加坚定。
  “港口意味着稳定不断的货源,有了货源,物流运输车才跑得稳、跑得快。”寿光市乘达运输有限公司总经理丁立明说,2008年,他投身物流业,当时在营里镇基本上是“单打独斗”。
  “那会儿没有寿光港,镇上的发展重心也不在这,全镇成规模的物流企业寥寥无几。”丁立明说,建厂之初,他只给占地5亩的厂里配了五六辆危化品运输车。“没有稳定的活儿,车多了就闲着,不敢多上。”
  随着寿光港的建成,丁立明看到了企业的发展契机,当机立断做了重要决定。“投资1000万元,在港口内自建码头。有了码头,货源就不再是问题。”丁立明说,码头一开工,他就开始着手准备增配车辆。几年来,厂子里的自有标载危化品运输车从一开始的几辆逐年增加到了几十辆、上百辆。
  “但超过100辆车就不敢再上了,场地限制成了企业发展的瓶颈。”乘达运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谭植民说,寿光港激发了营里人做物流的热情,也引起了镇政府的重视,打造“物流园区”的概念在营里初步成型。
  2015年,营里镇统筹规划建设了集货物运输、集装箱中转、电商物流、货物仓储、汽车维修、汽车4S店、餐饮住宿、休闲服务于一体,占地1000亩的综合物流产业园,目前已基本完工。
  “新海路以南,建设350亩占地的物流园,其中乘达公司占地238亩;新海路以北,建设物流创业园,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外地物流企业入驻,提升产业活力。”邵培龙说,在市、镇政府的扶持带动下,全镇物流运输公司已达到24家,2015年新引进、注册物流公司13家,今年争取再引进物流企业10家以上。
  “有了物流园,公司的标载危化品运输车增配到了296辆,每天早上6点到晚上12点,活儿满满当当。”谭植民说,短短几年,公司年利润由70万元增加到了800余万元。
  “创业园内,目前最大的招商引资企业为滨州煜兴物流,目前自有标载危化品运输车208辆。”邵培龙说,得益于物流产业的高速发展,2014年到2015年,全镇的物流产业财税收入从500万元增长到了1000万元。
  “今年一季度更是实现了地方税收同比增长295%,预计到年底可突破2500万元。”范福民说,下一步,营里物流的目标是进一步培养大企业,吸引小而散的物流企业进驻物流创业园,抱团做强物流产业。
  “公司活儿不断,我们赚得也多。”乘达公司危化品运输车驾驶员刘凌坤说,因为在车辆调度、事故处理和道路协调等方面,公司都有全程监控,所以安全驾驶成为常态。“因为年事故率为零有奖金,目前我能拿到10万元左右的年薪,很知足。”
  范福民说,未来,镇区东北方向以商贸、居住为主;西北方向以物流产业为主;西南角以在建的物流集团综合办公楼为载体,将承载行政服务、综合办公于一体的办公服务区;东南方向以教育、居住为主。“打造一个有特色的物流小镇,是我们的目标。”范福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