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县域

嘉祥县封山禁采,引进社会资本改善山体环境——

九顶山又热闹起来了

2016-04-12 作者: 尹彤 来源: 大众日报
  □本报记者 尹彤  
  本报通讯员 薛海波 杜杰
  
  春回大地,暖意融融。4月5日清明节刚过,嘉祥县南部山区九顶山休闲养生城内车辆来往不绝,山道上游人不断,或拍照留念,或嬉戏玩耍,或驻足休憩。
  “九顶山又热闹起来了。”沐浴在春光里,迎着暖暖春风,嗅着幽幽花香,嘉祥县九顶山中国养生城建设指挥部办公室主任郏全顺话语中充满了欣喜。“以前南部山区也很‘热闹’。只不过当时的‘热闹’是经营石材生意的商人和打工者带来的炮声和石锯声。现在的‘热闹’来自旅游,更环保也更健康。”
无序开采环境遭重创
  嘉祥县境内有主要山体126座,总面积约122.6平方公里,探明石灰岩储量32亿吨。靠山吃山,山石开采一度成为拉动嘉祥县发展的重要产业。“最‘热闹’的时候,加工户有2000余家,常年从业人员10万人。”郏全顺告诉记者。
  但是,由于开采粗放无序,全县近2/3的山体被破坏,特别是南部山区的65座山体残岩断壁、满目疮痍。除了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之外,因放炮炸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开山采石造成的粉尘污染也给不少家庭带来了巨大的伤痛和损失。
  山体损毁严重,粉尘污染突出,地质隐患增多,老百姓要求改善生态环境的愿望日益迫切……2008年,嘉祥县委县政府痛下决心,坚决实施“封山禁采”工程,先后封山65座、拆除石灰窑46座、取缔无证采石场点178个,石材开采户由2008年的380家缩减到6家,矿产年开采量由2008年的3000万吨缩减至1140万吨,采矿权价款由不足1000万元提高到5618万元。
封山禁采后的转型发展
  山封了,满目疮痍的山体还需要治理。县里算了一笔账:实施“封山禁采”后,除了砍掉了每年三四千万的税收外,县里每年还需要投入上亿元的资金用于山区生态治理。里外一算,相当于每年要从财政上拿出近2亿元。嘉祥县属于经济欠发达县,除去人员经费、教育、社保、医疗、支农等刚性必保支出后,财政收入已所剩无几。税收减少了,投入加大了,矿山综合治理如果单纯由政府投资,确实难以支撑。
  为有效保障这项生态建设工程取得理想成果,还老百姓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嘉祥县探索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治理模式。
  在治理初期,嘉祥县按照“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对有意向利用废弃山体转型发展的开采户,政府优先明确荒山承包权,优先落实扶持资金,优先安排配套项目。钻石山原来是一座废弃矿山,多年不间断的开采,致使山体千疮百孔、垃圾遍地、粉尘四起。原开采户夏先生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投资2500余万元利用原有废弃石崖石塘坑开发瀑布、游泳池等项目,并规划建设了亭台楼阁、林果采摘园,现已建成云泉山庄、德信庄园,每年可实现利税120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200多个,可同时接待500人休闲度假,成为广大群众娱乐休闲的好去处。
  随着封山禁采的有效推进,南部山区环境有了较大改观,当地群众对参与荒山治理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于是,嘉祥县按照“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引导农户联合承包荒山复绿,政府配套修建基础设施。关山治理项目是当地20多个农户在政府引导下自发组织,联合承包了970亩开采破坏的山坡,通过修复山体、植树筑路、打井建池、引水上山,将关山打造成了集种植、采摘、旅游、度假于一体的山寨生态观光园。通过治理,过去频发的地质灾害消除了,生态资源得到循环发展和有效利用,村民收入从过去平均每亩15元增加到700多元。
引入PPP项目
实现经济环境多赢

  山区地质灾害隐患治理、山体修复投入大,单靠政府或集体经济组织难以支撑,且容易陷入治理-破坏-再治理的怪圈。为此,嘉祥县招引有实力、有意愿的企业参与山区整治,政府有限的资金主要投向基础设施,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工商资本主要投向山区治理和依托整治发展的产业,九顶山养老服务和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就是这类典型。
  项目规划占地20441.85亩,投资主体是山东欧隆投资置业公司,主要包含休闲度假养老住宅区、旅游酒店、生态休闲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和文化娱乐设施等,总投资130.78亿元,经国家财政部层层筛选,已进入国家第二批PPP示范项目。县财政仅投资1亿元修建了总长8公里的嘉山绿道,打通了山区交通的主动脉,拉近了与城区的距离;新打深水井和新建蓄水池等一批基础设施,解决了困扰山区开发水资源短缺的瓶颈。
  “两年前,我们刚来到九顶山的时候,山体被开采得相当严重,光秃秃的一片。”山东欧隆市政公用管理集团有限公司运营总监罗汶青告诉记者,公司聘请了国内一流设计单位编制项目规划,计划对山体进行地质隐患排除和景观修复,建设集种植、科研、展示、采摘于一体的农业种植观赏园,打造集养老养生、医疗康复、农业观光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老年产业基地和生态旅游度假区。通过综合治理,目前已恢复治理山体5000余亩,种植各类树木100余万株,完成绿化面积近万亩,绿化率由不足3%达到近50%,水库、景区服务中心、路网基础设施等也都在有序施工之中。
  “对政府来说,减少了资金投入,消除了地质安全隐患,解决了治理后养护管理的后顾之忧,拓宽了发展空间;对企业来说,地质环境治理后形成的宜居环境提升了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将生态效益转化成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对当地村民来说,生活环境好了,工作机会多了,收入增加了。”嘉祥县委书记柳景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