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纵深

从认知、践行、传播、引领等环节入手——

临朐职教:立德树人趟新路

2016-03-03 作者: 王原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王 原
  本 报 通 讯 员 陈 明 马明玉

  作为一所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职业学校,如何从实际出发,找准突破口,探索一条加快职校发展的好路子、新路子?临朐县职教中心学校的特色德育教育给了我们答案。近年来,该校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的原则,从认知、践行、传播、引领等环节入手,扎实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德育教育实践活动,师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职业素养得以明显提升。
借助文化“精气”
  大凡名校,无不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到过临朐县职教中心学校的人们就会发现,这里的校园文化氛围丝毫不逊名校——教学楼前“敏行守信、诚信致远”的巨大条幅惹人眼目,文艺长廊中的“国学简介”、“先贤名言”令人心静,走道旁、教室内的国学名言“润物无声”,学生宿舍楼“启智楼”、“启慧楼”等雅号让人驻足,鸣翠园里“无心不见池中月,有志敢为山之峰”使人沉思……大师、工匠画像遍布校园,学校景观镌诗刻文,整个校园就是本性教育的阵地、正气教育的课堂。
  记者了解到,学校自编了校本教材《让儒学滋润师生成长》、《经典古诗文》上下册,每周设一节国学必修课、每天设一节诵读自习课,大力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班子成员与语文教师轮流登台讲解领读,师生同台同诵,成为校园文化的一大特色。组织学生定期轮流收看央视“百家讲坛”于丹的《论语》、钱文忠的《三字经》等录像带,倡导学生结合实际进行反思,定期举办心得体会展评和比赛。
  常年如一的经典诵读活动和角角落落的文化建设,使传统文化的“精气”渐渐渗透学生的骨子里。统计数据显示,该校两年来学生的月违纪率由6%降至2%,好人好事涌现率则上升了35个百分点。
用好活动“益气”
  职校学生大都精力充沛,他们需要宣泄的空间也往往较大,用学生们自己的话说,“只要不在课堂里就行”。如何让他们感受到别人的关注,体现出自己的价值?这是学校领导班子一直在思索的问题。
  为此,该校在定期举办传统文体活动的同时,还“经营”一些别开生面的教育活动。如劳动节、国庆节组织志愿者到沂山、老龙湾等景区进行义务导游服务,让学生在奉献、服务中学会感恩社会。母亲节、父亲节布置“感恩实践作业”,让学生给父母写封信、打个电话、寄张自制贺卡,周末回家给父母洗件衣服、做顿饭等,教师及时与家长电话了解“感恩作业”的完成情况,让学生学会感恩父母。
  渴望被尊重,是人最基本的心理需求。职校学生逆反心理比较重,渴望被尊重的需求更为强烈。为此,学校本着最大限度呵护学生自尊的原则,专门为学生设立了“校长信箱”,大到学校管理制度的制定,小到班级事务的处理,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推行精细管理、精细服务,从两操、三餐、午晚休等重点时段的细节抓起,不厌其烦地规范学生立规、坐相、语态。师生人人皆教育之人,学校处处皆教育之地。
激活知识“智气”
  针对有的学生初中阶段因成绩差而曾被冷落的现状,该校下大力气进行教风整改,以兴趣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临朐县职教中心学校校长孔祥奴介绍,学校组织骨干力量,以“必须、够用”为原则,积极开发实用性强的校本教材,降低知识难度,避免学生因知识高深望而却步。两年来,该校结合国家中职改革示范校建设,共开发编写了《车工》、《数控》等32门校本教材。文化课教学突出基础知识传授,语文进行汉字的规范认读、书写和基本的应用文训练;数学以“案例教学”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英语重点强化日常口语训练与运用。专业课则“车间进课堂,教室变车间”,把理论教学与实训比例调整为4:6,重点抓实践,促实训,手把手地教,面对面地传。坚持因材施教,实行分层教学,对基础差、悟性不强的学生“只会就可”,对基础好、悟性强的学生则采取“先会后懂再提高”的教学模式。 
  学校打破资金短缺的发展瓶颈,想方设法“筑巢引凤”,进一步改善实训条件。两年来,在数控、汽修专业分别获得中央财政400万元支持,电子专业获得省财政250万元的支持基础上,该校又投资1000多万元采购新设备,新建数控综合、普车、电子、机械加工等实训室,实训条件明显改善,学生通过“顶岗”实习,做到以工养学,以工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