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要闻

有一技之长很关键

选对方向、贷款融资、培训指导……返乡创业尚需配套扶持

2015-07-20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王兆锋 杨秀萍
    本报通讯员 王忠友 孟昭福

  “外出务工,得掌握一技之长,这为返乡创业打下基础。”近日,在聊城市东昌府区张炉集镇李冬冬的汽车修理厂里,李冬冬带着三名工人忙修车,满手油污。自从创业至今,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一年能挣十五六万,在城里有车有房。”
  说起创业的最大底气,李冬冬认为是在天津打工时学会了修车技术。“刚开始创业时,维修、装饰、美容、整形,啥都干,慢慢吸引来客户。打工时学的那些技术是初步的,真自己干起来才知道不足,只好在干中继续学。”印象中,一次为了一位客户的车,几个人忙活了一天一夜,只吃了一顿饭,烟抽了四五盒,发动机装了拆,拆了装,直至最终修好。第二天,累得干脆关门歇了一天。
  在李冬冬的示范带动下,以前张炉集镇上只有他一家汽车维修店,现在又冒出来五六家,其中有两家是他的工人出去开办的,客户也带走一部分。“有竞争力才有动力,我把服务搞得更好,是不怕同行竞争的。现在农村的电器、汽车越来越多,有技术的话,返乡创业搞维修,是不错的选择。”
  创业艰难。拥有一技之长很关键,但是很多问题却如影随形,最让李冬冬感到为难的就是贷款。
  “刚开始创业时,贷款2万元,找不到担保人,亲戚朋友都怕我玩砸了,躲着我走,所需资金也都是东借西凑。”
  无独有偶,有此遭遇的不唯李冬冬一人。
  位于东昌府区道口铺街道仙庄村的聊城市晨鸣农产品有限公司基地,已经累得声音沙哑的肖秀城告诉记者,“搞农业项目见效慢,我三年投进去700万了,一分钱的盈利也没有呢,这是我的全部家当。贷款难啊,没有抵押物,一分钱也贷不出来,只好借。”
  除去融资难,返乡农民工还遭遇到了哪些创业门槛?
  “从我了解的情况看,10个搞农业创业的人当中,有8个得摔下来。要么选错了方向,要么没坚持下来。附近村里有个农民工回来养猪,事先没做市场调查,赔了个底朝天,只好又出去打工了。”肖秀城说。
  东昌府区人社局就业办副主任魏庆聚分析,现在年轻的农民工,优势是有文化,接触面广,创业信息了解的较多;不足是其忍耐力、吃苦精神不及父辈,在外面打工时,往往没有长远打算,没有掌握一技之长。
  聊城市去年对返乡农民工抽样调查表明,返乡后选择本地就业的占67%,有创业意愿占23%,付诸行动的创业人员则更少。从返乡创业成功的情况看,产业层次较低,技术含量少,产品结构单一。主要表现为,传统普通型产业多,新兴高附加值产业少;为生活服务的行业多,为生产服务的行业少;家庭作坊式经营的多,规模集约化经营的少。创业兴办的企业竞争力差,缺乏市场优势。
  此外,支持返乡创业人员的配套措施也存在欠缺。据调查,返乡创业人员认为有必要参加创业培训和创业指导的占85%,而目前创业培训还难以覆盖所有返乡创业人员。为此,东昌府区也进行了积极探索,依托聊城交通技工学校,建立了创业孵化基地,对包括返乡农民工在内的各类创业者进行免费全程创业培训、指导。一年来培训3000多人次,许多人从这里走向创业之路。
  “当然,创业不能怕吃苦。认准的事,慢慢来,就能干成。”李冬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