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纵深

强化国际特色 打造办学名片

——山东大学(威海)国际化办学侧记

2015-06-18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又是一年毕业季,又是一年分别时,当大多数毕业生早已收拾行囊准备踏上新的征程,在山东大学(威海)的校园里,有一群学生却来回穿梭在大洋两岸——因为他们有两所不同特色的母校,需要参加两场风格迥异的毕业典礼。
  刘静怡,山东大学(威海)商学院2011级本科生,这位阳光、自信的大四女孩在毕业时节收获满满,她不仅仅同时拥有了山东大学与美国乔治·梅森大学本科双学位,而且成功申请到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生项目,即将再次踏上熟悉而又陌生的异国求学之旅。
  2012年8月,刘静怡和其他11位来自各学院的同学通过“中美人才培养计划”121双学位项目奔赴美国的合作大学求学。两年后,这批学生顺利结束了海外阶段的学业,并陆续向母校传回佳音:他们已相继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英国利兹大学商学院等顶尖高校录取。
  据悉,这已经是山东大学(威海)中美121双学位项目培养的第九届毕业生。
  
  合作搭平台:
  开放办学 借为己用
  国际化是山东大学(威海)着力打造的特色和亮点。学生海外学习经历项目自2003年开始启动,经过多年探索和尝试,学校针对本科生开展的海外学习经历项目越来越丰富,相关体制也越来越完善。合作项目包括“1+2+1双学位”、“2+2双学位”、“3+1+1本硕连读”、一年访学、半年访学、短期项目等多种形式;合作学校涉及美、澳、英、法、德、日、韩等10余个国家以及我国香港、台湾地区共60余所高校,逐步实现了国际合作与交流的网络化布局。
  2011年,学校对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工作思路进行了重要调整,提出了“立足山东大学威海校区实际,重点突破,努力与欧美高水平大学开展合作,大力发展国际教育合作项目”的发展目标,制订了全方位推进国际化办学的系统方略,把“国际化”真正打造成威海校区本科生培养的特色和亮点。由此,学校的国际化特色建设工作迈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2012年,学校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西澳大学联合开办了“2+2中澳国际课程班”。2013年,与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合作举办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教育项目通过教育部审批,并于当年圆满完成招生计划,录取最低分(山东)超出重点线27分。2014年,学校又开设了第二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联合举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教育项目,招生计划超预期完成,录取最低分(山东)超出重点线42分。2014年9月,学校的第三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澳大利亚西澳大学合作举办金融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获教育部批准,并将于2015年开始招生。值得一提的是,为集中优势资源开展合作办学,学校取消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普通招生计划,确保了一流的师资、先进的设施用于合作项目的日常教学,从而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交流促发展:
  优势互补 互融共通
  多元化合作办学,不仅提高了学校的办学实力,而且推动了内涵建设的不断发展。通过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山东大学(威海)与合作高校实现了优势专业强强联合,同时结合学校教学改革,优化培养方案,引进并开发了一批以英文授课为重点的国际化专业课程,逐步建立起与世界高水平大学相适应的人才联合培养体系。海外优质课程的引进,不只是课程内容的引进,更重要的是新的教育、管理理念及先进教学手段的引进。
  学校积极引进澳大利亚合作高校原版专业课程,协调合作高校派遣师资进行全英文授课,使得合作项目学生在中国本土按照国际化体系进行系统培养,接受全面系统化的学术英语学习和专业英语教育,做到未出国门即可享受海外专业课程的国际化熏陶。在两学年的系统学习之后,项目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意愿选择赴澳完成后两年的课程,获得中澳双学士学位。不出国的学生则将继续留在项目内,按照中澳联合培养模式继续学习,毕业后获得山东大学的学位。虽然合作项目学生两学年后选择的道路不同,但学生们都得到了全面专业的培训和锻炼,不仅提高了国际视野,而且所有项目在毕业后都有机会赴澳读研深造,拓宽了职业发展空间。
  刘舒曼是2012级“中澳国际课程班”本科生,她2014年从山东大学(威海)来到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英文缩写:ANU)。对她而言,能来到ANU学习计算机,真的算十分幸运。“ANU的计算机专业教学内容跟得上时代,走在世界前沿,教学方法也十分有效。我觉得这一年来,在这边学习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ANU教学与实际紧密结合,学生知道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程中去,而且很多有关联的课程会结合在一起成为一门课,知识跟知识之间的网络自然而然就搭起来了。”她表示,当初参加国际双学位项目,只是想多一种经历,但是通过澳洲近一年的学习,自己获益匪浅。
  自项目开展以来,澳大利亚国立大学Alistair Rendell教授、Uwe Zimmer教授等,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Ji Tuyuan教授(中国国家“千人计划”学者)、Reza Jazar教授等,西澳大学Alison Preston教授、Garth Wooler教授等先后来校为学生授课、讲座,教学效果得到了师生的广泛好评。同时,学校还加大资金投入,不仅配备了专业师资队伍,提供了齐备的教学硬件设施,而且还专门为项目学生创新性的开设了“云教学实验室”,充分利用“云教学平台”这一新型教学模式,打破了教育的信息化边界,为学生随时随地享受海外名师的课程与辅导、在线答疑,以及更多的海外优质教育资源提供了便利途径。
  王宇芊是2013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中外合作项目本科生,目前已取得雅思阅读满分9分的优异成绩。她介绍说:“因为出国留学这一群体的特殊性,我们比普通大学生面临多一道关卡——雅思考试。考虑到英语对我们考试以及出国学习生活的重要性,学校不仅安排了较多的英语课时来帮助我们提高英语能力,而且聘请了多名外教专门教授口语写作课程。每学期学校还会定期举办英语角活动,邀请多名外教与我们面对面交流,帮助我们校正发音,练习对话,使我们感受到原汁原味的英语魅力。”
  “关于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外教来校授课,说实话,RMIT的外教老师真心很赞!讲课幽默风趣,内容新颖实用,不得不佩服外国的思维方式和授课模式,不是单纯为了应付考试而去讲一些东西。”与王宇芊一样,何明旋也是2013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中外合作项目本科生,她将于2015年7月赴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学习。
  据山东大学(威海)教务处处长闫涛蔚介绍,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旨在融通山东大学(威海)与国外一流大学的办学优势,创新学生培养模式,把国际化真正打造成为山东大学(威海)的特色和亮点。学校的合作对象都是国际一流名校,比如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西澳大学是澳大利亚传统的澳洲八大名校(Group of Eight),2015年QS世界大学排名分别为25和89,墨尔本理工大学的机械工程专业位居全球前100强。另外,关于社会上比较关注的学费问题,虽然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收费相对较高,但是高出的学费全部用在学生身上,可以这样说,学校投入了最优秀的教师、最先进的设施,调动了大量的软硬件资源,为培养国际化人才提供了一流的保障。
  
  特色显成效:
  立足教育 纵深提高
  合作项目开展多年以来,山东大学(威海)学生学习刻苦、综合能力强的优秀素质给国外合作大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学生凭着扎实的基本功,经过自己的努力和短期适应后很快脱颖而出。2015年2月,山东大学副校长、山东大学(威海)校长韩圣浩访问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时,Ian Young校长回顾了两校间的友好交流情况,高度赞扬了参加联合培养项目学生的刻苦学习精神,通报了学生在该校获得奖学金的情况,对山东大学(威海)的学生培养质量表示高度认同。
  在中国,王宇芊和她的7名同学在15所中澳合作办学院校学生中表现突出,获得雅思高分奖;在美国,刘静怡和她的4名同学荣获“中美人才培养计划”121双学位项目优秀毕业生荣誉;在澳大利亚,刘舒曼和她的同学李可杰在众多国际学生中脱颖而出,获得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含金量很高的“工程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国际本科生奖学金”,该奖学金资助名额为每年13人。几位回国的毕业生都表示,国外教授在他们毕业回国之前让他们转告学弟学妹们:“希望山东大学(威海)的学生能再多来一些!”
  由于大力推进本科阶段的海外学习经历,山东大学(威海)的学生综合素质和竞争力得到显著提升,学校知名度和影响力也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学生走向前台,以极大的自信心和独立意识参与国际竞争。近年来,学校每年派赴海外高校学习的学生达到300余名。2014年,学校237名本科毕业生赴海外攻读研究生或就业,占毕业生总数的6.9%。在赴海外攻读研究生的学生中,很多学生在本科阶段有过海外学习经历,这些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受到了多所世界名校的青睐,其中不乏美国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杜伦大学,英国伦敦大学、南安普顿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墨尔本大学,日本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韩国首尔大学、高丽大学、延世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国际化办学的道路上,威海校区根据山东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总体定位,坚持一体化方向,从顶层设计入手,注重部门间联动协作机制和提高工作效率,采取灵活多样的激励措施,服务学校发展和师生需求,逐步走出了一条思路清晰、特色鲜明、高水平合作的发展道路。面对今后的机遇与挑战,威海校区将进一步深入推进全方位开放式发展战略,以“建设面向亚太合作的国际型校区”为重点,进一步优化结构,丰富内涵,提升质量,彰显特色,实现转型发展,国际化办学的道路也将越走越高、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