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纵深

文化起笔绘出特色校园

——探访肥城市河西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2015-06-18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崔 康 张 磊 孙松波

  修德行、知诗书、习雅艺,校园景观以各自不同的形式将雅正文化外化于形;学校教师则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标准言传身教……肥城市河西小学通过雅正文化建设,实现了特色立校,真正让校园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幸福家园。
“副”课“转正”
  提笔、蘸墨、落笔、展卷……在河西小学书法教室里,老师一边介绍书写要领,一边进行讲解示范。学生们端坐桌前,手提毛笔在宣纸上重复地练习着点、横、竖、撇、捺,在黑与白、点与线的千变万化中,他们仿佛与教室外的喧嚣隔离开了。
  曾经,校本课程在不少人眼中是一门“副课”,只要文化课成绩好,“副课”上多上少、学好学坏无所谓。但河西小学坚持精心编制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实施方案,结合教师特长、学生个性发展需要,整合、补充、改编课程,制定符合实际的学校课程体系,通过制度设计、课程建设,推进副课“转正”,“正副”课程携手让学生们知诗书、长才识,成就博雅之学。
  该校为特色课程配备舞蹈房、国画室、书法室等专用教室,每学期活动经费不少于2000元;评选优秀校本课程编印成书,为特色课程配备数码相机,随时留下精彩瞬间。依托本校教师的专业优势和兴趣特长,精心构建教师“1+1”“1+X”学校课程。
  良好保障催生大批优秀课程。发掘地域文化,创设了《泰山皮影》《桃都君子》《泰山书画》《泰山茶艺》等校本课程;开发《我是小记者》《环保小卫士》《墨色飞扬》《金帆合唱》等校本课程,凸显学校办学历史和办学优势。
  课程创设让师生共同“点赞”。每周五下午选课走班,每学期自主选择所需校本课程进行学习,这些权利都由学生自己掌握。该校完善校本课程评价体系,关注课程的过程性、发展性评价。定期进行课程检查评选,举行学生作品展;学期末进行优秀课程评选,并集结成册;设立学校课程评价制度,每学期末评选优秀课程,推选优秀课程参加上一级评选。
  2013年该校校本课程《魔法英语》获得省优秀课程资源一等奖,《趣味数学》获泰安市优秀课程资源一等奖,学校近三年均被授予泰安市教学与课程改革先进单位。
注重个性发展
  磁铁、玻璃板、螺丝帽、硬纸板……一个个原本不起眼的小部件,经过“乾坤大挪移”,摇身一变成为“高大上”的小发明,一个会“跳舞”的小纸人活灵活现。
  这样的科技艺术品,并非出自专业科研人员之手,而是河西小学孩子们的杰作。河西小学以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重点,成立多个专业社团,丰富学生课余生活,让学生个性发展,获得成功体验。
  科技社团以“争当小实验家”科技活动为引领,通过小发明、小制作、小创造,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旧电器、旧玩具等废旧物品,运用一定的科学原理进行创新制作,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操作能力。该社团2013年参加全国比赛荣获10金6银,郝远行、公跃程被评为第七届、第八届“十佳小实验家”。2014年在全国比赛中荣获11金7银,学校作为唯一代表进行了经验介绍。
  小学生年龄低、耐性差,找准兴趣点,才能让他们“乐学”。河西小学扩大社团范围覆盖面,打造丰富“菜单”,让学生们在兴趣指引下自主“点餐”入团。
  艺体社团在该校可谓“人气爆棚”,拥有金帆合唱团、铜管乐队、葫芦丝、陶笛、河西书画苑、田径、乒乓球、健美操、三球、三棋等各具特色的团体。其中,金帆合唱团演唱的小合唱《山童》获山东省校园歌曲大赛银奖,泰安市中小学生合唱比赛一等奖;铜管乐队在肥城市“中国梦·我的梦”鼓乐大赛获金奖,所创编的《金色的微笑》获泰安市舞蹈大赛一等奖;书画苑师生绘画作品多次获省市奖励,出版了《让梦在这里起航》、《迎春花开》两本苑刊;体育社团参加人数400余人,在肥城市直乒乓球比赛中取得第二名,市直小学生运动会中取得团体总分第一名的优异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