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读书

在故乡安放流浪的心

2015-05-08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张帮俊
  人生其实就是在不断地流浪,不断地寻找,上路、再寻找的过程。就像青年作家范泽木在他的散文集《我愿流浪在小镇》说的那样“找一僻静之所把不安的心,小心安放。”他的心灵之地就是故乡,一个叫“木棉塔”的美丽、宁静小镇。这本书既是作者对故乡的怀念,也是他对生活、人生的感悟。
  故乡有他的童年往事,有最朴实善良的乡亲、有最念念不忘的情愫。无论走到哪里,这份故乡情一直萦绕心中,从不会丢弃。可是,多年之后,重回故乡,却发现,故乡少了些熟悉,多了份客气。自己好似变成了游客,回家就像完成仪式一样,即使走在儿时奔跑过的小路上,却再也无法重获儿时的心境。也许是因为时间改变了这一切,但说到底,是我们愧对故乡,而故乡却依然记得我们的乡音、乡貌。
  “纷繁之外,总有这么一块土地,用最为缓慢的节奏亲近大自然的心。用耕作、播种、插秧、收割来诠释着乡村独有的魅力。”“多年之后,我依然记得那些收割芦苇的日子,那样的热闹与温馨,那样的坦然与真挚,那样的相濡以沫与诗情画意。”在作者的心里,故乡的记忆总是沉甸甸、温暖的。故乡是聆听树上漏下的蝉鸣;是拎着小火炉取暖;更是小镇上传来的吆喝声。这里的一切都是那样的熟悉,那样的令人回味。远离城市的喧嚣以及那令人窒息的压力,在故乡,脱掉伪装的面具,放下疲惫的心,让心回归宁静与淡然。这或许就是故乡、乡村最让人动情的地方。适合停下忙碌的脚步,回归故乡,其实,也是提醒自己,别忘记了从何处出发。
  在交通日益发达便捷的今天,在空间与距离都不成为问题时,乡村与城市两者之间联系变得更加紧密。走出乡村来到城市,带着故乡一起流浪,却很难融入。而当带着“城市人”的面孔重回乡村里,却又发现,自己已经不知何时变成了乡村的过客,陷入尴尬之中。
  “身未动,心已远”。合上书,望着远处袅袅炊烟,思绪也随烟飘向远方的故乡。当有一天,我流浪累了,是否也会去故乡的老榕树下听听它的故事,捧一把故乡土,喝一口故乡水。
  《我愿流浪在小镇》    
   范泽木 著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