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往事·发现

请门神,保平安。中国传统民俗寄托着百姓对美好生活的祈祷和愿望。穿越悠久的历史,秦琼从人到神的转变,体现出民间瑰丽的想象。

好汉秦琼出历城 英姿千载年画中

2015-01-28 作者: 本报记者 卞文超 实习生 李梦露 来源: 大众日报
  彩绘浮雕武士石刻
  济南市五龙潭公园内的秦琼祠为唐代建筑风格    卞文超 摄
  ■ 民风民俗

  □ 本报记者 卞文超 实习生 李梦露

  初雪过后,进入腊八时节,传统的年味渐浓。在济南市五龙潭公园西北角,秦琼祠陆续有游人到访。
  秦琼祠正殿内一尊塑像英姿勃发,散发着“战神”的魅力。近年来,每逢腊月二十三,在秦琼祠举行的“门神故里,济南寻福”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到,年画上的秦琼来自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
  秦琼生活过的历城有何风土人情?他的家族在这里留下什么遗迹?他又缘何成为民俗中广为流传的“门神”?院中两通石碑静默无语,为后人凭吊提供了线索。
正史野传话秦琼
  在正史中,新旧《唐书》和《资治通鉴》中对秦琼均有记载,但字数不多。对于秦琼“济南人”身份的表述,各方史料并无争议。清乾隆年间的《历城县志·正续合编》载:“秦琼字叔宝,隋代历城人,事唐太宗于长春宫,骁勇善战,常为先锋,征战屡建奇功,经大小二百余阵,以旌战之功封翼国公,拜左武卫大将军。卒后改封胡国公。”民国王化东著《济南名胜古迹辑略》载:“秦琼,字叔宝,历城南山终宫人。”
  信史中的秦琼,勇猛英武,壮志凌云,初为隋将,先后在来护儿、张须陀、裴仁基帐下任职,后随裴仁基投奔瓦岗李密,又转投王世充。因见王世充为人奸诈,就与程咬金等加入李唐,随李世民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其画像挂于表彰大功臣的凌烟阁,死后封胡国公,陪葬昭陵。
  民间传说中的秦琼形象更具传奇色彩。《隋唐演义》中秦琼瓦岗归义、当锏卖马、取马走金堤等故事脍炙人口,秦琼义士、良将、忠臣的形象在百姓中深入人心。
  在济南,与秦琼有关的多处遗迹证明他和这片土地的密切关系。千佛山的拴马槐是比较著名的遗址,据说秦琼上千佛山寺院给母亲许愿,为表示孝心,脱去战靴,赤脚上山,曾拴马于树上,故名“拴马槐”,也叫唐槐。五龙潭公园内南侧的回马泉也映衬着一个动人的故事。相传秦琼在此遛马,战马腾空,马蹄落地深处出现7到8个半月型泉眼,故取名为“回马泉”。
  带着传说的色彩,秦琼的形象在古老的戏文中豪气峥嵘。“贾家楼结义”一段佳话有更多和济南有关的细节可供回味。传说在济南府历城县西关花店街一带,有一号称“冶铁秦家”的打铁世家,秦琼出生于此,自幼习得铁匠手艺,后在历城县衙担任捕快。他性情至孝,为人仗义,广交天下豪杰。在济南西关贾家楼,秦琼与程咬金、罗士信、贾润甫等人,结拜为江湖“四十六友”,这些人后来大多成为唐朝开国元勋。
  值得一提的是,这四十六友中来自济南地域的好汉共有九人。除了秦琼以外,还有开店的贾润甫、柳周臣,与秦琼一起在衙门当差的金甲、童环、樊虎、连明、铁魁、任忠,以及罗士信的化身罗成。
系出怀智里诗书门第
  1995年,济南市经七纬六路银行宿舍楼施工中,一座石室墓葬破土而出。在墓室清理中,考古人员发现了秦爱墓志铭。从墓志铭得知,秦爱不是别人,正是唐代开国名将秦琼的父亲。考古研究者意识到,墓志铭反映出的秦琼家世与正史、地方志及民间传说有很大出入。
  在今天秦琼祠院内的西南角,两通石碑默默伫立,映衬着青林修竹、朱窗白墙。其中一通石碑,就是《秦爱墓志铭》复制石碑,不仅具有较高的书法艺术价值,而且对研究秦琼家族历史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秦琼曾祖父秦孝达、祖父秦方太、父亲秦爱(字季养),三代人都做过北朝时期的文官。秦爱墓志铭证实了秦琼出身官宦人家,而非“冶铁世家”。南北朝时,最高统治者依靠士族支持其统治,以门第的高低选取各级官员。秦琼家族至少自父亲前三代均有任官经历可考,当属于士族中的中等偏上的家族,一代武将原出身诗书门第。
  另一通石碑为“唐左武卫大将军胡国公秦叔宝之故宅”碑。乍观此碑,游人难免好奇:秦琼旧宅位置就在今五龙潭公园所在地吗?山东省图书馆原馆长任宝祯曾著文《山东好汉秦琼》,考证了民间流传的“五龙潭是秦琼故居”的说法。
  此说最早见于元代著名文学家张养浩的《复龙祥观施田记》,以“闻故老言”道出此事。清乾隆年间,著名学者桂馥在五龙潭畔建造潭西精舍,其《潭西精舍记》明确指出五龙潭是秦琼故居。
  但是这一说法明显与后来发现的秦爱墓志铭不符,铭文记载,秦爱于大业十年终于齐州历城县怀智里宅。后经证实,清顺治年间,济南的秦氏后裔整修老宅时,特刻此碑立在大门前。但到了清嘉庆、道光年间,破败的秦氏子孙分割出卖故宅,碍于此碑声望没人敢买房,故将石碑移至五龙潭公园南门附近。现在秦琼祠建成后,便再度移至祠内。
  秦氏子孙移碑原委和墓志铭记载的秦琼家世,证实了秦琼故宅在经七小纬六路一带,唐时地名为怀智里。五龙潭是秦琼故居的说法,属民间讹传和文人附会。
元明门神成鲜活真人
  相比于今天年画上的门神形象,秦琼祠内展示的一张“五代秦琼彩绘石刻”图片,更加吸引人的目光。这尊彩绘石刻中的秦琼形象,出自河北曲阳王处直墓内,为汉白玉质贴金彩绘浮雕武士像。
  因朝代接近于唐,这尊彩绘石刻中的武士,散发着当时人们审美情趣的自信与阳刚。武士体格强健,身材魁伟,头著耷耳帽,头后有一衔珠凤鸟,面相威严,臂著覆膊锁子甲,胸背著明光甲,下著战裙,装有札甲。武士手扶剑,剑把有三叶纹环手,脚踩卧牛,上著云头战靴,牛衔莲花,花承剑锋。文物专家认定了这尊彩绘武士“秦琼”身份。可以想见,后世民间门神画上的形象,由此演变而来。
  门神,从皇家贵族的御用保护神,流传到中国百姓民间,是民俗中守护宅门的神灵。东汉郑玄在先秦著作《礼记》中的注释“君释菜,以礼礼门神”最早出现了“门神”一词。
  在汉代之前,人们将桃木用作辟邪之具。汉代把《山海经》中“性能执鬼”的神荼、郁垒当作门神,据说这两位神明奉黄帝之命统领群鬼,发现危害人间的恶鬼就会把它们用苇索绑起来扔去喂老虎。
  元明以后,被民间奉为门神的则是唐代开国功勋秦叔宝和尉迟敬德。这期间,门神经历了由亦仙亦鬼过渡到鲜活真人的转变。
  秦琼从开国名将,成为门神,得益于通俗文学的描述,最早见于明刊本元无名氏《三教源流搜神大全·门神二将军》。
  据载,唐太宗由于早年杀人过多,入寝梦有鬼嚎,睡眠不得安宁,早朝时说与大臣,大将秦琼、敬德主动请命,穿上甲胄守卫寝宫,太宗果然就能安然入寝。太宗看二位将军夜守寝宫无法入眠,于心不忍,就令画工画秦琼、敬德二人之像悬于宫门旁镇鬼驱邪,后世沿袭,秦琼和尉迟敬德便永为门神。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回,“二将军宫门镇鬼,唐太宗地府还魂”中亦有此故事,又加一段赞语,“头戴金盔光烁烁,身披错甲龙鳞。护心宝镜幌祥云,狮蛮收紧扣,绣带彩霞新。这一个凤眼朝天星斗怕,那一个环睛映电月光浮。他本是英雄豪杰旧勋臣,只落得千年称户尉,万古作门神。”从此,传统门神的形象,相对固定在民间广泛传承。通常秦叔宝为白脸,留五绺须,敬德为红脸,留连鬓须(若秦为红脸,则尉迟为青脸)。
  请门神,保平安。中国传统民俗寄托着百姓对美好生活的祈祷和愿望。穿越悠久的历史,秦琼从人到神的转变,体现出民间瑰丽的想象。今天,走出秦琼祠,正对大门外的影壁上以浮雕手法刻画了两匹秦琼的坐骑,一匹马为通俗章回小说中所提到的随秦琼驰骋疆场的黄骠马,另外一匹马则是《酉阳杂俎》中所记述的忽雷驳。秦琼丰满的历史形象正如秦琼祠内吉常宏先生撰写的龙门对楹联,上联“民间传说为朋友插刀两肋中义薄九天四海皆仰秦叔宝”,下联“历史记载擒敌酋撄锋二百次血出数斛三军尽服胡国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