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区域

烹饪、缝补、护理、清洁……“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宋烟霞:80多位老人的“全能闺女”

2015-01-15 作者: 本报记者 田可新 本报通讯员 杨晓琳 来源: 大众日报
  □龙慧 报道   1月5日,宋烟霞正在与公寓的老年人拉家常。
  □ 本报记者 田可新 本报通讯员 杨晓琳

  “烟霞的手艺真是没得挑,做的饭菜可比俺闺女强多了。”1月5日,住在位于东关街道办事处泺河社区历下区老年公寓的七八位老人靠在房前的长椅上,悠闲地拉着家常,和煦的阳光洒进来,庭院里响起一阵阵快乐的笑声。而老人们争相夸赞的,正是他们眼中的“全能闺女”,历下区老年公寓的院长宋烟霞。
  为啥说宋烟霞“全能”?“她手细心巧,缝补我们的被褥、裤褂,手到擒来”,“她厨艺精湛,煎炸烹煮样样精通,变着花样地让我们多吃一口”,“她是‘保健大夫’,对有慢性病的老人格外关照,怎么护理、啥时候吃药都盯得紧”,“她还是任劳任怨的‘清洁工’,清洗沾有老人大小便的衣被,从来都是乐呵呵地干好,把生活环境搞得干净整洁”……这个“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的闺女,多年来的倾情付出早已超出了其本身的职业要求。
  “哪有这么好。”宋烟霞端着刚炸好的茄盒走了出来,笑着招呼老人准备吃饭。忙好这些,她立马转身走到大厅里的旧式缝纫机旁,手脚麻利地赶制起小棉褥。“不给卧病在床的老人用尿不湿,不是舍不得,而是老人会不舒服。我们自己掏钱多给他们做几床纯棉的小褥子,勤洗勤换,又贴身又暖和。”宋烟霞告诉记者,正是为了照顾好老人们,自己才开始学习这些“手艺”。为此,她会“厚着脸皮”去讨做甜点配方;为了做地道的红枣银耳汤反复尝试;针线活做多了,一到夏天,她时不时就在早市上自掏腰包扯上几米人造棉,给老人们做个马甲或者短裤……
  正说着就到了饭点,宋烟霞起身带记者走进每个房间,查看老人们的进餐情况。这边,因脑溢血后遗症而交流不便的老阿姨“啊啊啊”地让宋烟霞进来吃香蕉;那边,年近八旬的老爷子热情地要和宋烟霞拉家常……走了一圈,人人见了宋烟霞都格外亲。“照顾老人,细节最重要。”宋烟霞说,一方面,她要求护理人员“人勤快、动作轻”,为了让老人吃得放心,她严把食物采购、储存、加工等环节,所有的食材必须从正规的超市购买,还在公寓设有医疗室和药房,配备有专业医务人员,定期为老人检查身体,做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另一方面,“一张笑脸”是她开展工作的妙招,有的老人过“独”了日子,养成了孤僻、冲动、遇事爱钻牛角尖的性格,刚来到老年公寓过集体生活时,常常为一丁点小事大发脾气。每每此时,她先让老人把火发完,再和颜悦色地和他拉家常,耐心开导。渐渐地,老人都把她当成自家人来对待。
  “我们每个护理员对老人都这样。这个公寓是2006年建立的,现在入住的80多位老人有三分之二以上不能自理。建院这9年来,我们的老人没有一个生褥疮。单单此项工作就要求不论白天黑夜每两个小时给他们翻一次身,这需要护理员有强烈的责任感,更要有浓浓的爱心,把老人当成自己的长辈。”
  还有时间照顾自己的父母吗?面对这个问题,宋烟霞红了眼圈。为了无法回家与亲人团聚的老人,宋烟霞已经整整9个春节以及数不清的节假日,选择在公寓陪伴他们。“我父亲去世后,母亲一直由哥哥照顾,我很少能抽出时间去看看她,甚至有时候刚进门,就接到公寓的电话让抓紧回去。每次不知如何开口时,反而是母亲告诉我,公寓里老人是大事儿,急着赶我回去……说实话,我心里有愧疚,也有感激。有公寓老人们的需要,有家人的支持,我怎么能不把我的这份孝心奉献出来,当好这个‘闺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