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大众文化

放下身段,多到群众中去

我省曲艺工作者走基层为百姓创作为百姓演出

2014-11-21 作者: 王红军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王红军
  
  “我以前很少看曲艺,这次现场体验了一下,无论是山东琴书、山东快书,还是相声、群口数来宝,感觉都非常好。”11月14日晚,山东交通学院大一学生王吉龙,吃过晚饭就跟同学一起来到学校礼堂,欣赏精彩的曲艺演出。
  当晚,由省文联主办、省曲协承办的“文艺走基层、共筑中国梦”山东曲艺进校园演出活动在山东交通学院举办,我省老、中、青三代曲艺工作者参加演出,涵盖了众多喜闻乐见的曲艺形式,为年轻人提供了近距离与曲艺家交流学习的机会。
  此次带队演出的省曲协副主席兼秘书长慈建国表示:“我们广大的曲艺工作者深入农村、社区、学校,跟基层观众近距离接触,为基层老百姓创作演出,这是曲艺工作者的职责和担当。同时,我们也要结合时代特色搞好创作,多创作一些有筋骨、有道德的曲艺精品。”
  刚刚在中央电视台相声大赛中取得优秀成绩的“大新”,跟搭档带来了群口数来宝《跟你走》,风趣幽默的表演惹得台下观众笑声不断。“好的曲艺演员不少,但好的作品缺少。”除了主持人的工作外,“大新”本着普及传统文化艺术的目的,还在济南创办了周末相声俱乐部。他认为,现在曲艺作品的创作有些尴尬,“跟歌曲、话剧等艺术形式不同,曲艺作品既要有娱乐性,抖点小包袱,更要给观众心灵的启迪,给人以美的享受。”
  “深入生活就能学到很多东西。”作为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琴书的传承人,70多岁的姚忠贤始终坚守在舞台上,他告诉记者,“曲艺来源于百姓,就应多到百姓身边去。一方面是基层群众喜欢看到‘真实的演员’,另一方面是曲艺工作者也能真正体验到生活。”
  姚忠贤说,在剧场舞台上演出是单纯的表演,但在基层演出就感觉亲切,拉近了演员与观众的距离。“许多曲艺作品的题材都来源于基层、来自于民间,我们深入下去就能了解很多民间的笑话、故事,然后再到基层去说唱演出的时候,说出来的话就是真实的、朴实的,老百姓自然就喜欢。遗憾的是,我们现在下去的时间太少了。所以,我们的文艺工作者应该放下身段,多走到群众中去。无论是到农村、社区还是工厂、学校,都会有收获。而只在城市舞台上演出,是会脱离群众的。”
  新颖的节目内容,多样的艺术形式,以及实力派曲艺家的倾情演出,获得了山东交通学院学生的一致好评。“基层群众看戏,就是要看有价值的戏。”全国山东快书大赛金奖得主王晓武带来的是传统名段《武松赶会》,“演员在舞台上表演,既要给观众以积极向上的状态,也要有给观众正能量的艺术作品,让不同年龄段的人都拍手叫好,让人看到阳光的一面。”作为山东快书的高派再传弟子,王晓武认为舞台艺术要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不能为了部分观众搞脏舞台,这是得不偿失的。”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一味地追求笑料是不正确的。”在走基层的演出中,中国曲艺牡丹奖获得者、青年快板演员张勇深有感触,“取笑、迎合观众很容易,但这样的作品成不了精品。我整理师爷爷的作品,每次看都感动得落泪,这些作品都来自于基层的真人真事。”
  据介绍,下一步,省文化厅、省文联以及各艺术家协会都将组织各门类艺术家深入基层,举办系列采风慰问演出活动。慈建国表示:“省曲协将继续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组织举办曲艺家走基层送欢笑活动,并努力实现演出的常态化,为老百姓创作,为老百姓演出,为老百姓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