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依法行政、科学决策”到“简政放权、提速增效”,从“加强监管、促进实施”到“多方参与、合作共治”,全面深化规划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的大幕正徐徐拉开——

同向同行 共治共赢

2014-05-29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记者 王世翔 报道   5月26日,济南市规划局审批服务窗口,前来办事的市民正在填写规划服务满意度调查问卷。
  市规划局《全面深化规划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实施纲要》的出台,标志着新一轮规划改革工作启动。
  深化改革从哪里着手?又从哪里突破?深化改革要啃的“硬骨头”和要突破的“顽疾”在何处?改革的总体目标如何设定?一次次的调研,一场场的讨论,历经十余稿反复修改完善,形成了4000余字的《改革实施纲要》,涵盖四个改革领域、十七个改革重点,从建立权力清单、坚持依法规划,到推动重心下移、优化审批流程;从强化批后监管、建立征信体系、改进监管方式、破解实施难题,到加强政府部门合作、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大力培育社会组织、扩大社会公众参与,集中了济南市规划局党委书记、局长贾玉良等所有济南规划人,对省会规划建设的深深思考。
  □ 本报记者 晁明春

建立权力清单——
依法行政 科学决策

  记者:《改革实施纲要》文字不长,分量却颇重,每一条都是一篇大文章,特别是规划管理工作千头万绪,深化改革如何着手?从何处突破?
  贾玉良:提高规划社会满意度的关键,在于规范规划权力的运行,确保“该管的管到位,不该管的放得开”。
  改革的第一项重要举措就是要建立权力清单。准确界定规划部门的职能职责,明确规划管理事项类型、实施依据、申报条件、办理流程、承诺时限等内容,做到“清单之外无权力”。二是明确规划和相关部门的分工,做到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减少推诿扯皮空间。通过建立权力清单,实现规划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服务转变,真正做到工作中“不缺位”,“不越位”。
  提高规划社会满意度的另一个基础,是增强规划编制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水平。只有坚持开门规划、民主规划,让基层政府、投资主体、建设单位和市民群众充分参与到规划编制中来,听取和尊重他们的意向和诉求,才能编制出符合实际、能够实施的规划来。只有严格规划程序,坚持阳光运作,才能保证规划编制和审批合法、合情、合理,才能让群众满意。
优化审批流程——
简政放权 提速增效

  记者:作为政府管理部门,当前深化改革的一项迫切任务就是简政放权,提速增效,服务发展。这往往意味着自己对自己传统的思维模式、管理方式和掌控权力宣战,省会规划部门在这方面是如何对自己“开刀”的?
  贾玉良:服务是规划永恒的主题。要不断改进提升服务质量和规划水平,一是要坚持靠前服务,把服务重心真正下移到基层,下移到群众身边去。除了规划编制和市局直管的古城、商埠等区域外,日常管理服务的重心要全部落到分局。各分局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思路,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分工,推行全程专人专办,为驻区单位和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另一个改革重点,就是要继续优化管理服务流程。这里面,既包括局系统内部要进一步清理规范规划审批事项,清除无效流程,优化辅助流程,简化前置性审批程序,推动部分审批事项调整为备案管理;也包括积极推动部门间并联审批,促进审批流程扁平化等。此外,我们还要在推行测绘登记窗口即办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直办授权范围,促成许可证延期、更名等事项即办,提高服务窗口办结率。
建立征信体系——
加强监管 促进实施

  记者:完美的城市规划,要付诸实施,才不会只是一张“蓝图”。为了加快由“理想规划”向“务实规划”转变,规划部门如何破解实施难题?
  贾玉良:实施的效果,是检验规划成效的重要标准。这就要求我们加快由理想规划向务实规划转变,分清楚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和引导性内容,处理好刚性与弹性的关系,提高规划的实效性与适应性。加快由部门规划向协同规划转变,实现部门之间的有效联动。加快由空间规划向政策规划转变,通过制定容积率管理措施,配套设施统一配建和移交等制度,探索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公共绿地、停车设施、步行设施等建设的政策。
  为保证规划在实施中不走样,需要我们继续改进监管方式,完善监管链条,强化批后监管。其中,建立征信体系是一个不错的选项。比如,建立承诺制度,建设、设计单位在参与建设活动过程中,必须书面承诺执行法律法规、遵守规范标准,违反承诺的,要承担相应后果。同时,定期向社会公布规划服务对象征信状况,构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对违规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单位,列入规划领域“黑名单”。
大力培育社会组织——
多方参与 合作共治

  记者:此次规划部门深化改革,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跳出了规划人说规划的小圈子,更加强调政府部门合作,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扩大社会公众的参与,这一改革设计的出发点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贾玉良:规划是全社会的事业,单靠规划部门有限的人力物力,不可能胜任。所以,这次规划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和出发点,就是正确处理政府、市场及社会三者间的关系。
  一方面,加强与政府部门合作。今年年初,我们已经在历下区和市中区开展试点,逐步推动建立市区协同机制,支持各区积极参与规划编制,开展特定区域和重点项目的城市设计。今后还要探索在项目选址、私房翻建、村庄建设、公示宣传和群众工作等方面,扩大各区参与的广度和深度。
  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市场作用,让市场真正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比如在片区规划和策划中,鼓励市场主体,包括一些意向单位参与设计,最大限度地尊重和保护市场创造力,使规划在保障公共利益的基础上,更加贴近市场需求。
  规划事业和城市建设的发展,离不开广大群众的参与。我们提出要继续扩大规划信息公开,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和易于接受的形式,介绍规划成果、服务举措,公示审批结果,听取群众意见,不断提高群众参与规划、监督实施的广度和深度。支持社会组织充分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