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要闻 今日关注

180余户菜农被骗的背后

2013-02-28 作者: 本报记者 贾瑞君 本报通讯员 袁堂娟 赵 进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贾瑞君  本报通讯员 袁堂娟 赵 进

  一方是180余户菜农,一方是一位外地菜商,仅仅两三次交易,180余户菜农辛劳大半年的成果就被骗得血本无归。1月12日,涉农诈骗犯罪嫌疑人翟军经费县人民检察院批准,被依法执行逮捕。
  事情还要从2012年5月15日说起。那天上午,一群裤脚衣袖沾着泥巴的菜农揪着一位左腿残疾的汉子来到费县公安局,气喘吁吁地向值班民警反映他们被骗了。
  报案者是费县胡阳镇周边的菜农。2012年3月,他们辛辛苦苦种植了一个冬天的西红柿开始大量上市,开市价格也不错,每公斤2.1元至2.6元。每户种的西红柿数量不多,大多一两亩。本地一些头脑活络的菜农联系外地客商来收购,从中赚取“中介费”,左腿残疾的郭刚这两年就当起了“菜经纪”。
  3月底的一天,来自青州的客商翟军主动联系上郭刚,要求其代为收购西红柿,数量不限,价格从优,货物装车即付清全部货款。为了表示诚意,翟军主动出示了身份证、户口本等,信誓旦旦地表示自己在河南省中牟县蔬菜批发市场有大门头,一定会及时支付货款,绝对不会对不起农民兄弟。郭刚信以为真,很卖力气地给翟军拉生意。一开始,翟军果然言出必行,第一车、第二车两次货款一共98000元很快就支付到郭刚手上,扣除每公斤0.04元的“中介费”后,郭刚及时把货款分发给菜农。一时间胡阳镇周边的菜农热烈响应,郭刚的收购点上车水马龙,一片繁忙。
  短短半个月时间,郭刚已经按照翟军的要求从周边村庄180多户菜农手中“代购”了20多万斤西红柿,包装后连续发往河南中牟县万邦蔬菜批发市场6车,价值35万余元。再向翟军催要货款的时候,他却以市场行情不好、货物积压为由推脱,有时甚至以时间晚了银行下班、自己的账户出了问题等等借口不再支付货款。等后面的6车货全部到位了,原来和和气气、貌似忠厚的翟军关闭手机失去了联系。郭刚慌了神。
  找不到翟军,愤怒的菜农代表揪着郭刚直奔县公安局报案。接到报案后,警方立即抽调精干警力组成联合专案组展开调查。第二天,联合专案组赶赴青州市高柳镇某村翟军家中,却是人去房空。民警了解到,原来早在案发前数月,翟军欠下大量高利贷,已经被数次起诉,债主和当地法院也在四处查找翟军的下落。
  办案民警经过侦查,最终于2012年12月29日在广州将犯罪嫌疑人翟军抓获。归案后,翟军对骗取180余户菜农西红柿的事实供认不讳。原来,翟军由于债务缠身,才想出了去外地骗菜农的歪主意。
  “看着翟军人也很面善,尤其是前两车货很快就给钱了,哪想到他会骗人啊。”终于松了一口气的郭刚至今想不明白翟军怎么会骗人。这次事件也给家里种着两亩半菜地的李永成一个教训:“别说郭刚没看出来,我们这么多人都没看出他是个骗子。以后再卖菜可得长个心眼儿。”
  此案案情不复杂,但凸显了当地农业合作组织不完善、政府相关部门没有尽到义务的老问题。记者了解到,由于胡阳镇的大棚蔬菜种植面积不是太多,没有形成规模,当地并没有成立相关的蔬菜合作组织,农民向外销售时,主要是在市场上零售,或者批发给蔬菜经纪人。
  主办此案的费县经侦大队民警张雷介绍,每年都能接到类似农民被诈骗的案件,至于如何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除了农民提高自身防范意识外,目前来看没有太好的办法。费县检察院检察官郝晓霞认为,从法律角度看,农民在交易前最好签订合同,但对单个农民来说这很不现实。在此情况下,政府就要严格规范交易市场管理规定,相关部门及时跟进,确保交易安全。
  如何保障农民的切身利益,不能仅仅是农民自身的事情。建立公平规范的市场秩序,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文中涉案人员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