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文化产业

从“剃头挑子一头热”到上下同心“共热”

文登农村文化显现“电饼铛”效应

2012-12-21 作者: 记者 彭 辉  通讯员 王汝辉 王 波 来源: 大众日报
  ◆结合新农村建设,文登在文化设施建设上先行一步,建起镇级大型文化广场16个,集文化大院、农家书屋、文化资源信息共享服务点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100个,规范化农村文化大院677个,规范化农家书屋332个。
  ◆上面重文化,下面“种”文化。全市80℅的村有锣鼓队、秧歌队,16个文化协会、400多个剧社、戏曲队、同乐处、京剧沙龙等业余表演团队常年活跃乡间,奏出了一曲曲乡村欢歌。

  □记者 彭 辉
   通讯员 王汝辉 王 波 报道
  本报文登讯 “吹喇叭,拉胡琴儿,咱描描眼眉儿擦呀擦胭脂儿,姐妹们登台唱戏文呐,乡下人就唱乡下事儿。如今咱们乡下人儿,干的是老辈想不到的事儿:种田那个大户神通广啊,一户就承包两个村儿;大棚种菜创奇迹儿,震得老外愣呀愣了神儿;送去那个聘书和绿卡呀,咱展展扬扬出国门儿……”11月5日,高村镇万家村文化大院里热闹异常,由该镇万家、新店子、庙后、靳家店四个村20多名群众组成的联合艺术团正在抓紧排练,冬闲时节就要跨村巡演。
  这个联合艺术团成立三年来,每场演出都火爆异常,经他们这一“搅和”,周边村的文化氛围更浓了,群众的参与性更高了。艺术团副团长、万家村妇女主任于海明自豪地说,“我们的节目都是自编、自导、自演的,编排的现代小吕剧‘男女都一样’、‘傻子拜年’,表演唱‘逛新城’等好多节目水平可都不低。别看我们这个艺术团小,想进来的人还不少呢,我们要看水平挑着要。”
  高村镇党委书记徐华国介绍,镇上已经建起文艺队36支,农村文艺骨干有400多人。“现在市里、镇上抓农村文化的力度很大,农村、农民搞农村文化的热情很高,两股劲合到一块,形成了农村文化的滚滚洪流。以前农村文化好比是剃头挑子一头热,常常是上面重视下面忽视,上面空喊下面热盼,现在就像通了电的电饼铛,上下两头热,火得不得了。”
  正如徐华国所说,文登农村文化的“电饼铛效应”已经显现。近年来,文登市立足深厚的文化底蕴,确立了建设文化强市、打造文化名城的目标,把农村文化作为建设新农村、培育新农民的重要抓手,针对农民富裕后求知、求乐愿望日益强烈的现实,致力建设“文化小康”,解决农村文化主体缺失、内容贫乏、投入不足、供需脱节等突出问题,加快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打破农村沉寂,激活农村文化,推动农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结合新农村建设,全市上下在文化设施建设上先行一步,实行财力、物力倾斜,发动市直部门、驻文单位与贫困村结对,采取对口援建、联合共建等形式,建起镇级大型文化广场16个,集文化大院、农家书屋、文化资源信息共享服务点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100个,规范化农村文化大院677个,规范化农家书屋332个。同时,成立了全省首家农村图书交流中心,精选5万多册图书和5000多张光盘,建立起48个图书交流点,每季度轮换一次,让图书“转”起来,并“走”进工地、“登”上渔船,实现无缝覆盖,有效解决了农民看书难。他们还在全市广泛开展“十佳庄户剧团”、“三十佳巾帼文艺队”、“五十佳农村文化户”评选,定期组织农民文艺汇演、民俗展演、“百姓放歌·唱响文登”文艺巡演、“激情广场大家乐”广场轮演,为农民搭建文化平台,逐步发展成为深受农民喜爱的农村文化活动品牌。
  上面重文化,下面“种”文化。文登热抓农村文化,激活了农民的文化意识、文化需求,调动了农民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掀起了自办文化的热潮。小观镇万家口村年近70的于战凯老人,筹资10万多元组建京剧团,购置服装和乐器,组织50多位农民义务演出,圆了自己多年的舞台梦。大水泊镇岭上王家村村民王清法利用自己经营的商店门前空地建起简易的“文化大院”,花1000多元买来音响,办起了乡村舞场。天福街道办事处河北村自发成立了天福京剧社,每周两晚组织村里“票友会”,并把戏台搬到市中广场,每年组织一次京剧演出周,着实火了一把,票友们还多次与李佩红、张克、常秋月等当今京剧艺术舞台上的当红明星同台演出,在央视上同时露脸,真正是小剧社登上了大舞台,唱出了大名气。
  目前,文登80℅的村有锣鼓队、秧歌队,16个文化协会、400多个剧社、戏曲队、同乐处、京剧沙龙等业余表演团队常年活跃乡间,奏出了一曲曲乡村欢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