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浩——

“笨法子”卖出品牌车衣

日期: 2011-11-08      作者: 本报记者 吕光社  实习生 翟来兵 师钰清       来源: 大众日报     查看PDF版 查看PDF版

  □本报记者 吕光社
   实习生 翟来兵 师钰清
 
  他自称是个“笨”学生,却领悟到“在没有品牌的行业里做出品牌就能成功”的市场真谛;他用吃苦、踏实这样的笨法子做每一件事,在竞争纷杂的车衣行业里打响了自己的品牌,将济宁市中区喻屯镇领向中国车衣加工生产基地,全镇车衣加工从业人员达2000余人。
  他叫杨浩,是济宁市中区一拉可汽车服饰加工厂董事长,旗下拥有“一拉可”、“爱车居”、“移动车库”等8个车衣品牌,今年公司在淘宝网上车衣销售额就可超过4000万元,成为网络销售的大明星。11月3日,记者采访杨浩时,他感慨地说:“吃得下苦、踏踏实实,是我创业的秘籍。”
  眼前的杨浩,长长的头发、满腮的胡子,颇有些艺术家的风范,很难将他与创业者联系起来。1997年,杨浩从济宁贸易学校市场营销专业毕业后,在一家医疗卫生企业从事市场营销工作。很有主见的杨浩并不甘于替别人打工,经再三考虑,他决心辞职创业,为了坚定自己创业的信念,杨浩毅然烧了自己的毕业证,决心背水一战。
  万事说易行难。杨浩从邻居家里借了300块钱,买了第一台手工缝纫机,加工销售卫生衣具。创业初期,杨浩自己骑着自行车,驮着产品到各乡镇卫生院推销,有一点赢利就扩大生产,走滚雪球发展之路。打开济宁市场后,他和业务员一起去外地开拓市场,为了节省经费,饿了就吃泡面,困了就与大家伙挤在最便宜的宾馆里睡一宿;2003年“非典”横行时,大家都不敢外出,而他却戴着口罩跑遍了全国,两个月就盈利50万元,全年盈利130万元,淘得人生第一桶金。
  就在杨浩事业蒸蒸日上时,一个商机又出现在他面前。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轿车开始驶入寻常百姓家。车的日常维护和保养非常重要,烈日、雨淋都会对车漆造成很大伤害,而车库价格又高,生产轿车车衣的念头跃入杨浩的脑海。
  说干就干!杨浩迅速组织了近200人,出资30万元到全国各地做车衣市场调查。通过调查,杨浩发现车衣市场很大,每年市场容量高达500亿元,而且这个行业没有品牌。“如果你发现一个没有品牌的行业,你就成功了。”老师的指点让他茅塞顿开,并下决心生产车衣。
  “车衣是卖给有车人的”。按照最简单的市场营销原理,杨浩开始涉足车衣行业,决定在这个行业做出品牌。他聘请南开大学工业设计系杨玉华教授做立体剪绘图,请中国企业发展规划院赵国彦院长为企业制定战略规划,并利用淘宝网开拓网上销售平台。短短几年间,杨浩的车衣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在网上销售火爆。目前,杨浩拥有14家车衣加工厂、63家实体店,拥有国家商标局批准的车衣商标8个,年销售可达7000万元。2009年,“移动车库”被中国车衣协会评为行业第一品牌。 
  “有多少台电脑就有可能有多少人运用电子支付方式进行消费。”为继续拓宽销售渠道,扩大市场份额,杨浩开始与山东理工职业学院电子商务系进行合作,计划在淘宝网上开设300—1000家车衣销售店铺,在互联网上打响车衣品牌,同时也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电子商务平台,让大学生实现创业梦想。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