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大众日报 > 论丛

不拘一格选人才

日期: 2011-09-13      作者: 朱宏锋       来源: 大众日报     查看PDF版 查看PDF版

  □ 朱宏锋

  山东省委组织部推进实施“基层培养优选计划”,这是我省建立来自基层一线党政领导干部培养选拔链的又一项重要举措。近年来,各地都加大了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工作力度,着眼于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尤其是把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作为推进组织工作改革创新的重要方面,牢牢抓在手上,进行了许多积极有益的探索。这些探索,对基层年轻干部本身就是很好的理想信念教育和优良作风教育,对于增强年轻干部的向心力、上进心和事业心,对于匡正选人用人之风、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都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为使这一探索更加有效,笔者结合亲身经历,现提出几点粗浅建议。
  创新方式方法,增强公开竞选的科学性
  一是拓宽选人视野。建议在不违背上级有关规定的前提下,降低学历、资历等方面的条件限制,不拘一格选人才,扩大年轻干部参与的广度和深度,让更多优秀干部参与到公开选拔中来,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对那些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的干部,可以适当放宽教育程度、任职年限等条件;对镇村干部,更侧重于考评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从镇街中层干部中考选镇街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从优秀村支书中考选镇街机关公务员,就是很好的实践。
  二是科学制定规则。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公开选拔的职位会越来越多。建议对拟公开考选、公开竞争的职位先期进行科学预测,确定资格标准,防止报考过程中“冷热不均”的现象,真正达到好中选好、优中选优的目的。
  三是创新考试方法。只要是有利于“人岗相适”的方法,都可以在实践中予以运用。可以不拘泥于“笔试+面试”的传统模式,避免“高分低能”,探索采取多轮面试,将结构化面试和无领导小组讨论有机结合起来,并合理确定每轮面试所占权重,确定进入差额考察人选范围。
  丰富考试内容,增强公开竞选的导向性
  一是紧密结合当地实际。建议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加以梳理,以题目的形式和应试者见面,既能起到考察竞选者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关注度,考察竞选者认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能激发基层年轻干部的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
  二是建立专门考试题库。建议结合近年来考选干部的实践,各地成立选拔领导干部考试机构,共享上级考试题库,提升公开竞选的试题质量和组织水平。
  三是注重调查研究。建议引入“实践考试”这一环节,确定统一的调研课题,限定时限,限定地点,让竞选者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大胆吸纳基层干部和群众代表担任评委,以提交调研报告、演讲答辩、案例分析等方式对应试者进行测评,避免单纯“以考取人”。
  完善考察机制,增强公开竞选的准确性
  一是完善考察办法。把考试和考察紧密结合起来,全面准确地了解干部的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针对不同领导岗位,建立不同的考察办法,侧重与岗位职责有密切联系的方面,避免“一刀切”。坚持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有机结合,确保考察结果客观公正。
  二是进行定量分析。建议对考察情况进行量化打分,可以将考察项目分为单位综合测评和个人综合素质测评两项,其中,单位综合测评又可以分为考察谈话、组织鉴定、年度考核等项,个人综合素质测评可以分为业务专长、工作经历、表彰奖励等项,分门别类赋予分值,逐项逐条进行打分。
  三是拓展考察范围。既看显绩,更看潜绩;既看其在工作单位的表现,又看其“八小时”之外的表现;既听取单位领导和同事的意见,又重视群众和其服务对象的意见。
  综合利用结果,增强公开竞选的长效性
  公开选拔的结果如果可以综合利用,既可以降低组织工作成本,又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建议对竞选成绩综合排序位于前列的若干名同志建立后备干部资源库,采取定期考察、定期谈话、年终考评等方式,进行动态跟踪考察和培养,形成后备干部梯队。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