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大众日报 > 观点

亟待疏解的“公民焦虑症”

日期: 2011-08-05      作者: 尹卫国       来源: 大众日报     查看PDF版 查看PDF版

  □ 尹卫国

  一项调查表明,随着社会竞争加剧,焦虑正渐成一种普遍心态,在许多人看来,身边往往危机四伏,让人感到不安,专家认为这是一种“公民焦虑症”。(8月4日《人民日报》)
  不久前,上海一家心理研究机构通过对1000户城市家庭问卷调查,得出结论:快乐正悄然地离我们远去,而焦虑已成为现代人的心理病。快乐减少、焦虑骤增,外因源于目前社会正处在变革转型时期,竞争加剧,生活压力加重,人际关系复杂。人们为失业而焦虑;为找不到称心工作而焦虑;为挣不到丰盈收入养家而焦虑;为子女考不上名牌大学而焦虑;为家庭磨擦、上下级关系不和谐而焦虑……
  焦虑是一种担心、害怕心理,使人思维混乱,精神虚散,缺乏信心,产生烦躁、不安、恐惧情绪,直至心理变态、扭曲,严重危及健康,加速人的心理和生理衰老。如果“焦虑症”长期得不到有效医治与矫正,极有可能产生自杀甚至于报复社会,戕害他人生命的极端行为。变革时期的“公民焦虑症”既是个人心理病症,也是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不稳定因素,不止关乎个人与家庭,更是一种社会问题。
  从大环境讲,减轻公民焦虑的唯一途径是积极构建和谐、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据专家分析,目前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超过3倍,行业收入差距超过10倍,地区之间的差距在2倍以上;基尼系数临近0.5的红线,这种不公正的财富分配亟待改变。
  从心理学讲,根治“焦虑症”主要是通过心理抚慰与疏导释解压力。心理专家认为,心理解压途径有二,一是自我调节。焦虑症内因源于缺少发现和寻找快乐的“慧眼”,一位诗人说:“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快乐的宝藏”。善于从生活中找乐,释放不良情绪,是至关重要的。
  但许多“焦虑症”患者已深陷其中不能自救,靠自我调节走出阴影很难,这就需要社会心理干预。心理抚慰包括建设和谐社会文化、心理医生看病、心理电话疏导、人与人之间沟通等。笔者过去在部队服役12年,军队有做思想工作的好传统,基层干部很善于察言观色,发现战士情绪不好及时促膝谈心,化解思想疙瘩。企业过去也有这个传家宝,可如今基本丢失,人与人多了利益关系,少了思想沟通。亲情、友情、真情是化解“焦虑症”的最好“润滑剂”,我们需要重新拾起以沟通、交流、启迪为特点的思想工作传家宝。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