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数字报首页>大众日报>济南新闻 民生

■关注全科医生制度(上)

全科医生,基层如何“把根留住”

  • 日期:20110707
  • 作者:田可新
  • 来源:大众日报
  • 查看PDF版 查看PDF版
◆核心提示
  6月22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决定建立全科医生制度,对全科医生的培养和执业等作出了明确规定,并制订了“再经过几年努力,基本形成统一规范的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和首诊在基层的服务模式”的目标。这一决定的出炉,让全科医生的培养和使用现状再度引起了社会关注。记者随即进行采访发现,尽管被誉为居民健康“守门人”的全科医生在基层医疗卫生工作中作用重大,但长期以来仍存在着人数不多、扎根不牢等尴尬,如何在建立相关制度的过程中对这些难题一一破解,还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作。

  □ 本报记者 田可新

活跃在基层的“全能选手”
  6月30日上午,记者来到平阴县孝直村卫生所采访,一进门,就发现来这儿求医问药的村民还真不少,有的感冒发烧,有的前来询问母乳喂养知识,这让所里的医生忙个不停。“这儿的大夫可真不赖,头疼脑热的小病不用出村保管能治好,乡里乡亲都信得过。”一位抱着孩子来看病的村民说。
  “咱们这里有3名医生,都是看全科的。”孝直村卫生所所长刘峰对记者说,所里的大夫都通过省里的乡村医生考试拿到了执业资质,目前为孝直村及周边地区约4000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每天的工作量大而且繁琐,靠得就是全科医生具备的“综合工作能力”来保质保量地完成。“比如,要承担一些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康复治疗,要为群众查体并建立、更新健康档案,要搞好防疫,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还要在村民得大病、重病时,帮助其顺利转诊、及时接受治疗……”李峰告诉记者,全科医生就像一名“全能选手”,虽然有时与专科医生相比,水平上仍有一定的差距,但是业务范围广泛、掌握知识较为全面、与群众联系密切等都是他们的优势,这也让他们有能力承担起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重任。
扎根不牢的困惑与苦衷
  全科医生作用大、成效显著,深受百姓欢迎。然而,采访中,一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工作者却也对记者表达了一些困惑与苦衷。
  “目前,社区、农村对全科医生的需求量其实特别大,但显然现有从业的基层全科医生无法满足这一需求。”说到这,一位村卫生所负责人显得很无奈,该所原本有7名全科医生,近几年来一直在“减员”,已经陆续有4名大夫离开了。
  为何全科医生不能在基层“把根扎牢”?采访中,条件苦、待遇差成了记者听到的最主要的理由。“目前,村卫生室是以药养医,我们干得工作不少,但一个月也就拿到1000多块钱,而且缺少其他保障,还比不上外出打工挣得多。”一位乡村医生对记者坦言,有的同事因此不得不“忙点儿别的活”以增加些收入,而这无疑会牵扯卫生室的正常工作、影响服务质量。
  某市级医院社管科主任表示,没编制、职称序列下不来,也增强了在社区工作的医护人员流动性。“目前,还没有完备的配套政策,基层医务人员吃不到‘定心丸’,就容易浮躁、有怨言,自然影响到业务的正常开展,培训一批人才没工作多久就走掉的事时有发生。”
“留根”还需“两只手”
  如何才能让全科医生在社区、在农村“把根留住”?许多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期待能有更完善的制度、更全面的扶持措施这“两只手”同时发力。一方面,能够针对他们最关心的编制、保障等问题出台完备的解决办法,让他们有动力投身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另一方面,也希望继续改善基层机构的软硬件建设、特别要进行更大范围的医务人员业务技能培训,让他们有能力为基层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省已出台的《山东省关于招聘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为乡镇卫生院培养全科医师的实施意见》,其中已经作出了人事管理、待遇、保障措施的相关规定,并对受聘乡镇卫生院的工作人员予以财政补助。济南市近年来也持续开展“卫生强基工程”,大大改善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条件。
  “相关工作的开展,全科医生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提高农村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实现城乡医疗卫生服务统筹协调发展有着积极作用。”省城一位医学专家对此表示。而他同时指出,要进一步扭转基层全科医生社会需求强烈却地位不高、待遇欠佳的尴尬,还要作更长期的规划。“要把现有的优惠政策、帮扶工作进一步下沉,惠及更多的村卫生室,让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岗位对医学人才产生吸引力,以更大的积极性投入其中,才能让百姓身边有更多的高素质的好医生,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