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数字报首页>大众日报>要闻

■乡村文明行动

莱芜:建设乡村文明长效机制

  • 日期:20110607
  • 作者:于向阳 韦 勇
  • 来源:大众日报
  • 查看PDF版 查看PDF版
  □于向阳 韦 勇 报道
  本报莱芜讯 莱芜市探索建立城乡一体、综合治理的长效机制,用机制破解农村环境治理难题,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得到持续加强。
  农村垃圾清理是建设生态文明乡村的关键一环。在莱城区羊里镇垃圾压缩中转站采访,映入眼帘的一切简直令人无法相信,铁艺栅栏围成的小院内,翠竹滴绿,花团锦簇。如果不是门口几个红字和进出环卫车的提醒,记者还以为这是座小花园。就是这里,每天担负着来自该镇53个村的生活垃圾压缩处理任务。
  为有效破解农村垃圾治理难题,莱芜市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思路建立了网络化及市场化运作、资金保障、常态化监管等长效机制,在全市建起了“村定点收集、镇集中清运、市区统一处理”的农村垃圾处理系统。目前,全市20个镇、办事处通过招投标,确定29家专业垃圾清运公司,建起2145处垃圾池(箱),共配备农村保洁员2696名。农村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全部清运到市、区无害化垃圾处理厂集中处理,农村垃圾实现了日产日清,处理率达100%。
  污水处理是农村新建社区面临的最大生态问题。莱芜广泛引进新技术、新产品,大力推行微生物降解法、沼气法和人工湿地法,使污水变成了清流。记者漫步在莱芜高新区郭家沟村,一排排别墅式居民楼间,却不见一条污水沟。村党支部书记徐祥新告诉记者,生活污水通过地下管道都流进了村西南角的小房子里。在这里,一台机器正在不停地运转,生活污水经过埋在地下的密闭容器处理后,流出了涓涓清水,汇入了新建的人工湖。徐祥新说,“它利用微生物降解原理,对生活污水进行截流、吸附和分解,最终完全净化并循环利用,出水可用于社区树木花草的灌溉,特别适用于远离城市管网的地方,为新农村建设解决了一大难题。”目前,全市正在规划建设的58个农村社区将全部配建这种污水处理设施,全部建成后可覆盖城市规划区外25%的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