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数字报首页>大众日报>大众周末

膨大剂里的道德滑坡

  • 日期:20110527
  • 作者:王文武
  • 来源:大众日报
  • 查看PDF版 查看PDF版
□ 王文武 
  近日,江苏省丹阳市700多亩现代高效设施农业示范园里,许多西瓜未成熟就竞相炸裂,“瓜裂裂”令当地瓜农伤透脑筋。西瓜开裂引发关注,人们担心,使用了膨大剂,西瓜会爆炸,植物激素是否存在滥用风险,用激素催熟的瓜果会不会对人体有害。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汪良驹认为,只要是在正常使用量范围内,膨大剂是安全的。目前膨大剂在我国使用很广泛,长期的使用实践证明其对人体无害。(5月18日《新京报》) 专家初步结论说,多种因素综合共同造成丹阳西瓜大面积开裂、畸形。咱不是专家,对其结论不作评价。但“西瓜膨大剂在我国广泛使用”、“对人体无害”、“是安全的”等专家声音,着实刺伤了笔者。“是药三分毒”,“膨大剂”氯吡苯脲不仅含毒性,更对人体皮肤刺激轻微,对眼睛有刺激,怎么就成“无害”的了?对于植物生长调节剂,专家所谓“膨大剂安全”和“牛肉膏合法”如出一辙,也是种典型的道德滑坡。 
  安全、质量等事故,近年来可谓层出不穷。每天的新闻里,它们绷紧了观众的神经。在一桩桩人祸的背后,我们都能伤心地看到,监管者和被监管者合跳的一出又一出“贴身拂面热舞”,无数本该戴上“镣铐”或应彻底打入“死牢”的事故隐患,却成了最洒脱的舞者。没想到,专家也成了“帮凶”,在背后“摇旗呐喊”。
  前不久,温总理同国务院参事座谈时,曾说道,“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很多论者把这句话理解为对生产者和监管者的批评,但“膨大剂安全”的新闻告诉我们,在全社会呼唤企业流淌道德血液、监管者刚性执法的同时,或许更该关注所谓的专家学者,也该流淌着怎样的血液。
  专家如今四处走穴,走的地方多了,说的话分量重了;露脸的机会多了,出场费越来越高了。用自己的观点赢得劳动价值本是件无可厚非的事情,但倘若成了一些人利用的工具,未免就成了贻害社会的“言论武器”,达到“兵不血刃”的结果。
  专家学者属于公共社会的资源。当其身上承载着公众和政府共同的期望时,社会责任永远是最大的。不希望专家、学者、教授“不务正业”,希望专家们能敢于责任担当,对得起“学者”两个字。当专家脱离社会和现实、违背公众和常识,“人格”就有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