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油田

真心铺就幸福路

——“第一书记”助力王家庄村脱贫记

2019-01-10 作者: 魏东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魏 东 
   本报通讯员 许庆勇

  2018年12月5日,滨州市无棣县西小王镇王家庄村村北。看着黄河水哗哗地流进麦田,正在冬灌的村民张洪林心里美滋滋的。
  “现在全村土地都是水浇地了。”张洪林高兴地说。
  在王家庄村以南,60多公里外的胜利油田滨南采油厂,勘探开发已经整整50年。看似毫无交集的两个地方,却因省派“第一书记”的到来,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按照山东省委脱贫攻坚的工作部署,滨南采油厂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张福民,担任省派“第一书记”、胜利油田扶贫工作队队长,对口帮扶省级贫困村——王家庄村。
扶贫先抓党建
  “咱村的四点半学校能不能再增加点果树、蔬菜和家畜种植养殖方面的书籍?”2018年9月5日,在王家庄村民主议政日上,有着46年党龄的老党员崔秀荣建议。
  五天之后,他的建议就得到了落实。可喜的变化,源于国企政治优势和农村党建工作的有机结合。
  “省派‘第一书记’的核心工作就是‘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张福民说,“要在村党支部打下的坚实基础上,进一步筑牢战斗堡垒,切实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50多年来,胜利油田传承“支部建在连上”不动摇,唱响“我为祖国献石油”主旋律,在不断创新实践中积聚起强大政治优势。
  作为胜利油田培养出来的优秀干部,张福民充分发挥这一政治优势,运用丰富的党建工作经验,把每月5号的民主议政日与“三会一课”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每月5号,村“两委”、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都会齐聚村委会。扶贫资金咋使用?路咋修、树咋种?发展村集体经济,有啥好的想法?村集体收入多少、开支多少、钱往哪儿花?会上讨论的每一个问题都和村民利益息息相关。民主议政后,“三会一课”的内容便会展开,党规党纪、国情村情都在其中,张福民也会给村民讲讲胜利油田的创业史、优秀乡村企业的发展历程等,党员们听得聚精会神。
  有讨论、有落实的民主议政日,充分激发起大家建言献策的热情。在外打工的党员村民代表都专门赶回来参加会议。从济南请假回村参会的党员崔宝雨说:“这会开得实在,有这么务实的村党支部带领,信心和干劲更足了!”
  2018年,王家庄村党支部荣获滨州市委“干事创业好支部”称号。
339名村民全部脱贫
  339人!
  这是“第一书记”刚驻村时村里的贫困人数——全村有333户927名村民。
  驻村初期,张福民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调查研究中度过的。除了与新老村干部交流工作,村里的房屋庭院、街头巷尾、田间地头都成了他收集村情民意的地方。
  他的“第一书记”工作日志本里,人口、土地、亩产、收入、致贫原因是记录最多的内容,再加上其它大事小情,记得密密麻麻。这使他对村里精准识别贫困户的基本情况、生活状态、致贫原因、享受政策及下步脱贫规划都有了清晰认识。
  “贫困户中,特别是精准识别的贫困户,基本上都是因病、因灾、因残致贫。”张福民说。
  81岁的郭玉知老人,跟智力残疾的56岁儿子崔瑞云一起生活,常年吃低保,属精准识别的贫困户;严小兰原本生活美满,2016年丈夫因车祸离世,留给她一个智障的大儿子和一个上初中的小儿子;31岁的张文红因尿毒症与母亲换肾,导致两个人都几乎丧失劳动能力;41岁的王宝峰,2017年父亲刚因胃癌去世,留下了17万元的外债,2018年自己又被查出胃癌……一个个清贫的家境、一双双渴望的眼神,常常让张福民彻夜难眠。
  在定期慰问贫困户、困难党员、重点村民等180户次的同时,他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在“输血”的同时,培育村民的“造血”能力,让脱贫工作更持久、更有效。
  在反复论证后,村党支部一班人决定依托扶贫资金等,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打造“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发展模式,承揽无棣县内的土地深耕、细耕、播种、施肥、收割等业务,通过创收分红帮助贫困户脱贫,让全体村民享受到合作社的优惠政策,还能增加村集体收入。
  进入到2018年,在充分论证2017年创收模式利弊后,他们又利用扶贫资金为合作社新购进两台大型拖拉机和一台大型深耕机械,并多方协调柴油、机油等20余罐,进一步提升了合作社的服务能力和经济效益,全年盈利23万元。
  2018年,全村所有精准识别的贫困户每人领到了3500元的分红。
  对于全年的盈余,在征得村民代表同意后,他们积极找项目,把钱投出去,让死钱变活钱,使扶贫资金成为源头活水。
  “让贫困户有尊严地脱贫”是他们支部一班人时刻挂在心上的。村里的保洁员、巡逻队员以及栽花种树等集体工作,他们都合理安排贫困户来做,让他们脱贫的钱挣得有底气。在别人的带领下,靠着挖沟、栽树、搞卫生等零工,崔瑞云一年也能有4000余元的收入。
  王家庄村濒临渤海,有1600亩耕地,可村里的灌溉水渠,却因年久淤积较为严重,有600余亩耕地灌溉不便。
  农村生、农村长的张福民深知,“地”和“水浇地”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他与村支书张云增第一时间争取资金、设备,用两个月的时间,对水渠进行彻底清淤,把水引到了每户村民的地头上。
  目前,全村339名贫困村民已全部脱贫。
“心里别提多敞亮了”
  文化广场上,村民们在健身聊天,孩子们则运动嬉戏;党群服务中心里,村民们看书、下棋;水泥路宽阔平坦、房屋喷涂一新、绿植生机盎然,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两年来,他们把“建设美丽乡村、提升乡村内涵”作为增进民生福祉的又一件大事,从小事抓起,从实事干起,一个蓝图中的“美丽新乡村”正在变为现实。
  “2018年初,资金不到位,张书记用个人的工资卡垫付了近12万元的工程料款,到现在这笔钱还在东挪西补,我们要还给他,他总说我不急用。”张云增激动地说,“他是真理解村里的难处。”
  协调筹集资金,配套了镇域内第一个党群服务中心,空调、书橱、书籍、桌椅、健身器械等一应俱全,综合了党员活动室、娱乐活动室、治安管理室、村民综合服务大厅等功能。中小学生“四点半”学校最受欢迎,孩子们放学早,家长照顾不上,就到这儿看书写作业,还有专人看护辅导,切实解决了村民们的后顾之忧。
  对村内所有街道进行全部硬化,修理了所有边沟并铺设水泥盖板,彻底解决了雨天排水不畅、路边垃圾堆放和人畜排泄物处理等问题,大大改善了村民生活环境;实现了村域内的全照明,完善监控设备,有效改善治安环境;大量栽种法桐、冬青、白蜡、海棠、黄杨、月季等,使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村南朱龙河大桥拆旧建新,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又一道亮丽风景。
  如今,走在村子里,村民们的心里十分敞亮。张洪林说:“这两年,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8年底,王家庄村被命名为“山东省森林村居”。
  村里的精神文明建设也是头等大事。他们组织村内广场舞队参加全镇比赛,用真情跳出新风貌,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在全镇率先开展好媳妇、好婆婆、好党员、孝道文明户、卫生文明户等系列评选,大张旗鼓进行表彰,有力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被评为滨州市“文明村”。
  经过共同努力,王家庄村不仅成功脱贫,而且成为无棣县乃至滨州市“美丽乡村”建设的示范点。
  过完春节,张福民就要回到胜利油田了,村民很不舍。张云增说,“我们会把从张书记身上学到的石油石化精神、胜利精神和严细实恒的优良作风发扬下去,铸造一支不走的工作队,继续带领村民创造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