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多年种植经验的寿光菜农和育苗企业,各自摸索出一套相对成熟的技术——

种菜的育苗的,各有各的拿手戏

2014-10-17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石如宽 报道   寿光百利育苗场负责人刘文智在大棚里查看辣椒苗生长情况。
  □ 本报记者 戴玉亮 石如宽
    本报通讯员 马兴业

  10月10日下午,记者在寿光百利育苗场播种车间看到,随着播种机转动,草炭自动撒进穴盘的空穴里,种子也准确地种在里面,然后再覆盖上一层珍珠岩,一个具有72个空穴的穴盘就完成了种植。
  “这种自动播种机,9个小时可播种30万粒,最高的一天两台播种机同时开动,甚至达到110万粒,效率是人工播种的5倍多。”寿光百利育苗场负责人刘文智说。
  这仅仅是百利育苗场工厂化育苗的一个环节。在催芽、生长控制方面,该育苗场已有一套成熟的做法。
工厂化育苗确保成活率
  和播种车间相邻的是一间催芽室。排列整齐的铁架上,放置着穴盘。“用架子有助于苗芽呼吸。墙壁是按照冷藏方式处理的,室内温度常年保持在28℃。为保持恒湿,还安装了喷淋设备。”刘文智说,这里的种苗浇灌的都是纯净水。他们有一套专门的微电脑纯水机,处理后的水,可以直接饮用。
  在催芽室度过四五天后,种苗被送到温室大棚,等到长出“四叶一心”就交付给农户。这时,辣椒苗长到15厘米高,圆椒苗在10厘米左右,茄子苗在12厘米左右。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寿光刚刚兴起种植大棚时,育苗沿袭着传统的方式。“品种是国产的,5元钱买一大包黄瓜种子,撒在地里。用不了的苗子都扔了。”刘文智介绍,现在一粒种子就0.5元,管理上必须精细。
  1990年后,大棚升级,国外品种开始进入寿光。高昂的种子价格,让农民精心育苗,开始选用草炭做基质,逐渐使用穴盘育苗。“但没有经验,水分、肥料的控制都不好,菜农得不偿失,这就产生了工厂化育苗。”刘文智说,工厂化育苗相对于农户个人育苗更专业,出芽率在95%以上。
  如今,百利育苗场同一个批次的种苗,交付给农户时整齐得“和剃的头一样平”。刘文智说:“我们种的苗子根很壮,根系完全用土壤包起来,确保成活率100%。”
  据了解,百利育苗场一年的育苗能力达8000万株。“种植、销售业务全是订单化,客户什么时候种、种多少,我们就会提前育多少,保质保量保供应。”刘文智说。
有了自己的种子品牌
  “到了冬天,大棚里的昼夜温差比较大,蔬菜苗犹如小孩,体质比较弱,如果不好好看护,很容易被冻坏。”寿光市旺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齐炳林说,培育蔬菜苗是一件技术活,要培育好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温度、湿度、肥料等都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还要根据苗子的生长状况错开浇水时间,把这些基本的条件控制好了,才能长出健壮的苗子。以前农民自己培育西红柿苗,成活率一般在50%左右,而齐炳林培育的西红柿苗,成活率能达到95%以上。
  2009年,从西北林业大学研究生毕业后,齐炳林有考博、出国的机会,也有工作的机会。但他选择了创业,做起了育苗。
  当年9月,齐炳林种上了西红柿、黄瓜等种苗。“培育第一批苗子承担的风险很大,因为当时我没有与购买苗子的菜农签订合同,万一卖不出去,就全赔了。”齐炳林说,菜农们对他培育的种苗持怀疑态度。
  经过软磨硬泡的销售,终于有一些菜农预订了齐炳林的黄瓜苗。“2009年9月、10月份,天气连续阴沉,菜农们种上我培育出的苗子后没有生长,认为苗子本身有问题,纷纷向我退苗。”齐炳林说,“为了不失信于菜农,我决定给菜农退钱。当时一棵黄瓜苗的售价是5角钱,而我以每棵1元钱的价格回收了。那一年我培育了10万棵黄瓜苗,赔了七八万元。”
  虽然遇到了挫折,但齐炳林并没有放弃。他开始到菜地里寻找客户,与菜农签订合同,推销自己的种苗,逐渐得到了认可。
  现在育苗已经成熟了,常年跟着他干活的有30多人,齐炳林将目光投向打造种子品牌。“以前没有自己的品牌,拿什么种子让业务员推销,都很发愁。”齐炳林去年推出星辰牌西红柿种子,业务推开得非常快,除了省内,还销往河北、山西、内蒙古等地。
  齐炳林说:“有人认为西红柿越大越憨,长相不好。我培育的星辰牌西红柿产量高,果形好,不仅大了、圆了,还周正漂亮。”
农民种菜越来越有心得
  “买苗子省时省力,还能抗病高产,专业的技术人员也能指导种植。”寿光市古城街道后王村党支部书记王丙江说,村里大棚种植户都买育苗场的苗。
  王丙江现在种着两个60米长占地2亩的樱桃西红柿大棚,一个种着天禧,一个种着粉贝。“担心价格不稳定,不敢种一种,这样还有个回旋余地。”王丙江说。今年春天樱桃西红柿价格高,他一个60米的大棚,就收入6万元。
  从1990年起,王丙江就开始在大棚里种西红柿。当时种的是“毛粉”。王丙江说:“当时技术还不过关。秋季种植的都是毛病,晚疫病特别厉害,一棚都坏了。”
  1997年,樱桃西红柿每公斤14元,大西红柿每公斤才2元。从此,后王村大多数村民种上了樱桃西红柿。“小西红柿点花、采摘麻烦些。但在种植上没有什么难题,我们已经有一套自己的种植技术。”王丙江说。
  经过多年的种植,大棚里有了根线虫,叶子发黄,造成减产。王丙江说,现在主要是防治。为让土壤肥沃,每年夏季王丙江都会闷棚半个月。他说那是给土地消毒。施肥上,他多用有机肥、豆粕、鸡粪,还有20元1公斤的精致化肥。
  寿光市文家街道桑家村,村里的360个蔬菜大棚统一设计,每一个蔬菜大棚长100米,宽13米,高6.5米,每个大棚都装上了卷帘机。“大棚改建后,温度提高了,管理方便了,病虫害也相应减少了,蔬菜的质量、产量都有很大的提高,更有利于无公害蔬菜的生产。”村民桑华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