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寿光视窗

“按方抓药”,舍得投入有机肥,减少化肥用量——

农民施肥观悄然改变

2014-07-04 作者: 本报记者 戴玉亮 单辰 本报通讯员 王朋 来源: 大众日报
    □单辰 报道   因未使用稻壳粪,菜农李金光老棚内土壤板结严重。
  □ 本报记者 戴玉亮 单辰  本报通讯员 王朋

  6月29日,在寿光市稻田镇东稻田村,村民李金光正在忙着把前天刚买的稻壳粪运到大棚里。
  “3个大棚,一共买了90立方的稻壳粪。这个棚旁边的路太窄,只能用电动三轮车一点一点拉进来。”李金光说。
  记者跟着李金光进了大棚,只见他把一把旧螺丝刀插进地里,一撬,螺丝刀断了。
  “已经板结得很严重了,去年也用过鲜鸡粪,但效果不好。”李金光无奈地说。
  种着3个大棚的李金光,是村里最早用上稻壳粪的种植户之一。他的3个大棚,俩新棚由于运输方便,一直用着稻壳粪,这个“老棚”却没用。
  “我也想对比一下用和不用的区别。”李金光说,“毕竟好的稻壳粪一立方就要100多元。一个七分地的大棚,一年至少要用30立方稻壳粪,再加上运输费,投入接近4000元。”
  李金光说,新棚用稻壳粪加复合肥,老棚只用复合肥。一年下来,新棚的产量比老棚高出30%。见到效益后,李金光咬咬牙,今年给3个大棚都买了稻壳粪。
  “老棚旁边路窄,得一车一车推进去。”李金光说,比起回报,这些付出都是值得的。
  “现在,村里几乎每个大棚都用稻壳粪,大家舍得花这个钱,因为效果确实好。不能光算小账,要算大账。”李金光说,这回他算是想明白了。
  寿光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主任陈永智说,像李金光“老棚”的板结和盐渍化程度,今年开始施用稻壳粪,要把地完全“养”过来,得两三年。
  “鲜鸡粪虽然也是有机肥,但碳氮比太低,培肥地力的效果远远不及稻壳粪。”陈永智说,另外,稻壳对土地疏松至关重要,能保证作物根系正常生长。现在老百姓的观念改变了,作为目前最好用的高碳有机肥,稻壳粪推广起来几乎没难度。
  曾几何时,一句“向土地要产量”,不仅让蔬菜产量连年递减,还把原来肥沃的土地弄没了。化肥的过量使用,让寿光80万亩的设施蔬菜土地连年“喊累”。
  稻田镇圈子村村民张先晨种植哈密瓜已有10年的时间。一个月前,他的哈密瓜蔫了蔓,冲施了很多养根的化肥也不见效,张先晨拔出来一看,发现根就像没长大一样蜷缩着。请教了技术人员才知道,是土壤板结导致根系伸展不开,营养跟不上。
  “土已经硬得渗不下水了。施用的氮肥太多,有机肥太少。”寿光市高级农艺师刘春香开出“方子”:停用化肥,追施生物菌肥。增加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改善土壤的通透性。先活化土壤,再按需施肥。按照要求施肥后,张先晨大棚里土壤板结情况改善了很多。
  “种地先养地,以后这老脑筋要更新升级了。”张先晨说,“以前只知道化肥要少用,现在知道还要增施生物菌肥。虽然成本增加了,但回报更多。”
  李金光称,除了冬天要浇两次复合肥外,自家大棚里的茄子常年施用有机肥。“有对比就知道,过量用化肥没好处,土壤板结就是很好的例子。作物吸收不了,还把土地污染了。”李金光说。
  自2005年开始,寿光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工程,逐年扩大示范面积。2013年,测土配方施肥面积已达100万亩,覆盖14处镇街。
  为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寿光成立了专门技术小组,为农民提供测土配肥服务。在各种植示范区竖立标识牌,详细公布土壤养分情况、用肥情况、施肥方法等,在各村宣传栏、村委大院等村民集中活动场所张贴测土信息、配方施肥方案,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普及到田间地头。
  “正常情况下,大棚蔬菜种植土壤中,氮元素每千克含量为80至120毫克,钾元素每千克含量为300至400毫克,有机质含量20%左右,PH值6至8之间。”寿光肥料土壤检测中心经理张明勇说。
  几天前,纪台镇玉皇庙村的张宜春带着从自家的茄子大棚中取出的土样,来到了检测中心。检测报告显示,张宜春的送样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不足6%,钾元素每千克含量为160毫克。
  “去年产量不高,就取了土来检测一下。”张宜春说,了解土壤的“科学菜单”之后,回去要多施生物菌肥,并补充部分高钾肥。
  张明勇表示:“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民了解了测土配方施肥的重要性。理性、高效、护土的观念正在深入人心,测土配方施肥正在成为很多寿光农民的主要施肥方式。”
  “闷着头种地,自己心里都发虚。给土壤‘把了脉’,‘开了方’,剩下的,只需要‘按方抓药’就行了。”张宜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