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数字报首页>山东法制报>要闻 第1版

法院工作的速度与热情

——兖州法院推动司法为民驶上“快车道”

  • 日期:20151113
  • 作者:
  • 来源:山东法制报
  • 查看PDF版 查看PDF版
    近年来,济宁市兖州区人民法院依法加大简便高效办案力度,简化程序、速裁快结,用效率和热情直面案多人少矛盾,推动司法为民驶上“快车道”。今年1-9月,该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结各类案件2099件,占所结案件的74.27% ,案件审理周期平均缩短了3天,简易程序适用率居全市法院首位。

    快速立案  化解老人心结

    今年6月的一天,兖州法院兴隆庄法庭院内,寓意“多子多福”的石榴花开得正盛。年逾七旬、育有四个子女的陶婆婆却一筹莫展地走了进来。

    “我是真没法子了,孩子们为了搬迁款闹起来了,我咋整啊?”

    “您别急,先喝口水,慢慢说。”在得知陶婆婆不识字的情况后,法庭诉讼服务站的法官赵华光在电脑前准备记录。

    老伴去世时留下了旧房,因搬迁要补偿13万余元。同住的小儿子欲代领,其余三子女担心其想占有该款而加以阻拦,四兄妹闹得不可开交。

    赵华光将记录的信息通过智能办案系统上传立案庭,当场把传回的立案受理书送到陶婆婆手中。

    很快,四兄妹被召集至法庭。赵华光立足亲情和人伦,交流谈心、娓娓劝导,最终促成他们达成协议:补偿款全部由母亲申领、使用。

    兖州法院借力立案登记制改革,不断强化立案信息化、 规范化建设,探索快速立案新机制,除法定特殊情况外,所有案件登记默认为简易程序,快速进入法律程序。

    打包审理  点亮粮农希望

    今年3月,春播在即,53户农户却愁上眉梢,冬天卖给陈某的粮食至今没给钱,拖累着春耕的种子款也凑不齐,他们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到法院。

    在乡镇法庭工作多年的法官孟令涛知道,种子是农民的“命根子”,这个时候“救命如救火”。

    法官孟令涛发现,这些案件案情相同,农户们也都委托了同一代理人,随即电话通知陈某和其他农户,将53起案件“打包”审理,选择其中一件争议相对较大、有代表性的案件重点审,指导其余 52 户农户集中旁听,以便熟悉审案的程序和自己的权利义务。

    之后,孟令涛将这起案件当庭调解,其余52起案件以此类推,经简易开庭,也纷纷迎刃而解。

    兖州法院依法探索新机制,对于标的额小、事实清楚的“系列案”,灵活审理,高效结案,让办案程序“瘦身”,给当事人“减负”。

    即时调解  抚平家庭创伤

    杨光常年在胶东打工,5年前因工伤造成脊柱损伤,哥哥杨大光忙前跑后,联系住院、手术陪护,又去当地法院打官司、申请赔偿,费尽周折。今年夏天,杨大光从当地法院领回部分赔偿款,自行留下2 万元来折抵垫付的费用。杨光妻子认为数额过多,少数费用没单据,便怂恿丈夫将哥哥告上法庭。

    在病床前送达时,法官赵长刚耐心劝解杨光:“过日子就得靠着兄弟亲人互相扶持,摊上事儿了,你们俩患难与共,全村人都是看在眼里的。”

    “亲兄弟明算账嘛。你把花销费用耐心地说清楚就是了……弟弟现在受伤卧床,你肯定比谁都难过。作为兄长,你也希望弟弟夫妻和睦,下半辈子还得靠弟媳照顾他,不也省下你的事儿啊。”赵长刚又耐心地开导杨大光。

    几天后,杨光申请撤诉,兄弟重归于好。

    据了解,兖州法院始终把加强调解工作作为民事审判提速的重要抓手,着力引导法官做“ 平民法官”,善用群众语言,唠家常、解纠纷,不断提升群众工作能力。同时,该院不断延伸审判职能,设立“ 巡回便民工作室” ,建立“110”式的法官调解服务模式,防止纠纷由小拖大、 由简变繁,迅速快捷地处理各类纠纷,真正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杨超  王法瑞